敬牛、爱牛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壮族传统的牛魂节,壮语叫“哽坤怀”(gen kun wai),都有过“牛魂节”的习俗。
壮族人认为四月初入是牛王诞日。传说牛原来不是凡间的一般牲口,而是天上的神物。四月初八,牛王诞生于天上,所以这天是牛王的生日。在远古时期,陆地上没有草木,岩石裸露,黄土遍地,尘沙弥漫,人类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牛魔王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很同情,便派遣牛王下到人间,为人类播种古章,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牛王奉命来到人间之后;开始播种百章。原来牛魔王指示它每三步撒一把草种,但牛王记错了,竟变成每一步撒三把草种。由于撒种过多过密,使得满山遍野杂草丛生,连人类耕种的田地也长满杂草,禾苗受到损害。由于牛王错误地执行牛魔王的指令,没有给人间带来好处,牛魔王便罚它留在人间吃草,并替人类出力耕田耕地。这样,人间才有了吃草耕地的牛。牛老老实实地出力帮人耕田耕地,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人们便在每年四月初八给牛过节。牛魔王也没有忘记留在人间的牛,每年四月初八,便从天上下到凡间来保佑牛,使它不瘟死。于是,人间有了牛魂节。
牛魂节一到,人放锄、牛脱轭,主家酿制甜酒,用枫叶、紫蕃藤、黄饭花、红兰草等植物的汁液蒸五色糯饭,并给牛吃甜酒和五色糯饭。这一天,人们牵牛到绿草丰茂的地方,让牛自由自在地吃个滚圆。主妇清扫牛栏,放上新的干草。小孩子则轻轻为牛刷背,让牛舒舒服服地过一个节日。
这一天,绝对不能打牛。因为倘若打牛,把牛魂掠走,就会影响农事。
在一些地方,四月初八这天还将牛赶下水,为牛洗身于,河边还有人敲鼓,为牛儿沐浴助兴。
午间家家举行敬牛仪式。全家人坐在摆有酒菜的桌边,家长牵着牛绕桌一周,唱起了敬牛歌:“牛吔,我的宝咯,牛吔,我的财咯,抢子花开了,阳雀鸟叫了,春水弹琴了,禾苗封桐了,四月八到了,脱轭节到了。我把你来敬,我把牛轭脱,……”他边唱边喂牛吃五色糯饭。最后,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表示对牛的祝福。
在一些壮族地区,特别是南壮地区,牛魂节那天可以放牧耕牛,但不能鞭打和役使,以免惊走牛魂。那天,对放牧人也给予优待,特别送给他半只熟鸡。放牧人带上这半只熟鸡,以及糯米饭、酒、青菜等食品,将牛群送到牧场吃草后,便聚集在一起进行野餐,叫吃牛魂餐;在家里,还要剪下一小肠牛尾巴毛,用红纸卷扎好,“夹在竹什上,插在祖宗神台边的一个香炉上供祭,每逢节日吉庆,和祖宗神一样受到家人上香供拜。
牛魂节体现了作为稻作民族的壮族的爱牛敬牛思想观念。由于进入农耕社会以来,人们是依靠牛力耕种谋食的,牛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人们以替牛安栏、敬蓄牛魂的仪式和活动,表达出自己尊敬和崇拜耕牛的心理。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