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曾经是黄河流域在青海,甘肃,宁夏一带最古老最重要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甘肃省景泰县龙湾村坐落在一片绿洲之上。因为四面被大山包围,数百年来这里与外界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汹涌奔流的黄河。以前,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羊皮筏子。可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项古老的文明逐渐销声匿迹了。
近年来因为开发旅游,羊皮筏子当地成了旅游项目,村里还成立了专门的筏队。
制作羊皮筏子
这天,村里的年轻人罗维凯和表哥罗维杰听说三伯父明爸要做羊皮筏子,就赶过来帮忙。
刚做好的羊皮气囊
明爸是村里的筏工,今天他准备杀一只羊,做一个新的羊皮气囊换掉筏子上一只已经老化的旧皮囊。
所用的羊必须是山羊,因为山羊皮比起绵羊皮来更加厚实,不易破损。
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做羊皮气囊。做气囊难就难在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把羊皮弄破,只要出现一个破洞,整张羊皮就报废了。
杀完羊后,要在羊身上扎一个洞,然后往里吹气。然后,筏工会用刀把羊皮割开,然后从开始剥羊皮。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唯一一次动刀。为了不弄破羊皮,剥羊皮时筏工全靠一双手。明爸的一双手在羊身上通过撕,拉,撵,扯,挫等一系列动作,一点一点把羊皮从羊身上分离出来,把一张羊皮完整的剥下。
剥下的羊皮还不能马上开始做皮胎,因为这时羊毛还紧紧的连在羊皮上,很难拔掉。要把羊皮后拿到太阳下晒。
第二天,几个人继续做皮囊。筏队队长尚可平也来帮明爸。尚队长划了二十多年羊皮筏子,家里三代都是筏客。
游客们在乘坐羊皮筏子
已经晒了一天,羊毛很容易就被拔了下来。做完表面处理后,皮囊内还要做进一步的加工。为了保证下水之后依然不会漏水,还要在皮囊里做些文章,要灌上硝盐和当地产的胡麻油。
完成最后一次吹气,把盐水和油充分摇晃,浸湿皮囊内的每一个部分之后,一只羊皮气囊的制作过程基本结束了。
黄河上的漂流
看到了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大罗小罗求和明爸带着他们体验一次真正的黄河漂流。
这次漂流是从龙湾村开始,坐车到上游靖远县的大铁桥下。然后从这里出发,一路漂回龙湾村。整个水路的行程将近一百公里。河里随处可见的是机动船,消失了十几年的羊皮筏子又重新出现在黄河上,马上引来了岸上人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