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色”是一种融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在不同地区有飘色、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表演者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演员们通过经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
广东湛江的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飘色乃“三绝”之首。吴川飘色由来已久,在明末清初时由广东番禺沙湾传入吴川。期间经过吴川民间艺人的精心打造,更显现出飘逸灵巧的风格。它是运用力学原理,用钢枝作为骨架,巧妙地支撑一个小孩子坐在几米高骨架顶上,小孩身穿鲜艳的古代服装,遮掩了他是坐在上面的实质,外人一点也看不出来,看起来,他们就像在空中飘然欲飞,生动奇妙,故名之“飘色”,同时凭着民间艺人的大胆想象,他们可以把“飘色”的造型做得变化万千,千奇百怪。有些大型的“飘色”,甚至可以支撑十来个小孩坐在骨架上面。漂色是集戏剧、杂技、铁工、木工、车工、电工等工艺精心制作的综合舞台造型艺术。飘色集精、巧、奇于一身,形成独具匠心的艺术造型和奇特的视觉错位――凌空飘逸,奇异惊险,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飘色内容多为家喻户晓的戏剧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当然也包括现当代一些知名人物,一般都是表现人们扬善惩恶、安居乐业、传颂英雄、鞭挞丑恶的朴素、善良心理。如《游湖借伞》、《盗灵芝》、《穆桂英》等等。人物打扮装束与粤剧风格如出一辙,岭南特色明显。近年来,现代文明内容也融于其中,如科技、教育、奥运和环保等。生肖造型是每年必须的,且最先亮相,如《雄鸡贺岁》等。尤其是今天的飘色,既有舞龙、舞狮之类的神州大地处处可见的传统艺术形式,还有以傩戏徒刑队伍组成的飘色阵营。
飘色的人物的动作则依靠在这些起承受与支撑作用的钢铁框架上,这些框架因人肢体的结构而设计,当造型人物穿服装时,其结构框架也被隐入服饰中,从外观看,不留意是看不到支撑的钢铁结构的。
飘色之绝在于高超的隐蔽方法,整个制作过程也非常考究。首先,人物要按照历史、传说、戏剧或生活背景进行布局、化妆。服饰要配置得当,通常要画出飘色造型的大致结构;其次是巧妙地运用力学原理,整个造型结构交叉错落,必须在板车和支架上做好受力平衡;最后,造型人物靠一根看不见的钢条“色梗”支撑,并依靠在这些起承受作用的钢铁框架上,因此支架的设计必须与造型的动作和组合相符。现今吴川飘色一般用上好的铁条,在关键部位,多采用汽车的避震钢片焊接起来,再用必要的物饰装裹这些铁枝,看上去像是刀枪或龙蛇等与表演内容相关的饰物,修饰得含蓄精致。这样,整台飘色看起来就生动逼真,给人予神秘怪异感。
吴川飘色这株南国民间艺术的绚丽奇葩,曾两度参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被外国友人称为“隐秘的东方艺术”。又赢得了“独具岭南民间艺术风格”的美誉。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