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土家族毛古斯舞】自然崇拜的活化石

2009-09-21 10:1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毛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湘西土家族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被称为古老文化艺术的“活化石”。

毛古斯舞,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拨步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毛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湘西土家族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主要流布在湘西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

古时候,湘西土家族地区森林莽莽,荆棘遍野,人烟稀少,土家族先民为了觅食,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捕鱼。后来又从渔猎生活步入农耕时代。传说有一位土家族青年独自下山去学习农耕技能,之后急于赶回山寨传授技能,一路上风餐露宿,一身衣服被山林中的荆棘撕扯成碎片,等他回到山寨时已是夜晚,正逢土家“调年”(过年),举行跳摆手舞等活动。他衣不遮体,不好露面,便躲在调年场旁的杂草丛中观看调年活动。不料几个参加调年活动的小伙子在草丛中发现了他,他只好走出来,急中生智地扯了一些茅草披在身上,参加到调年活动的人群中去。他用舞蹈的形式向乡亲们传授所学到的农耕技能。从此,土家人为了纪念这位传授农耕技能的先祖,每逢还愿、祭祖等活动时,都要表演“毛古斯”,有时也单独表演。

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糅交织,浑然一体。表演大多与跳摆手舞穿插进行,有时在一定场合单独表演。

毛古斯舞的程序分为“扫堂”(意为扫除一切瘟疫、鬼怪,使后代平安)、“祭祖”、“祭五谷神”、“示雄”(表现全家族人民的生存和繁衍)、“祈求万事如意”等几个大段落,每个段落中细节繁多,如祝万事如意的表演中,有打露水、修山、打铁、犁田、播种、收获、打粑粑、迎新娘等等。

表演大多与跳摆手舞穿插进行,有时在一定场合单独表演。毛古斯舞动作特点别具一格,表演者屈膝,浑身抖动,全身茅草唰唰作响,头上五条大辫子左右不停摆动,表演中碎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打露水”、“扫进扫出”、“围猎”、“获猎庆胜”等内容,可根据表演动作清楚地分辨出来。该舞蹈最突出的特色在于服饰的风格,表演者身穿草衣树皮,古朴大方,极具原始风情。表演对话时要求变腔变调,使观者辨认不出表演者的真实身份。最重要的是毛古斯舞作为一种古老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可以为土家族舞蹈来源的研究提供较可靠的线索。

“毛古斯”舞从动作到内容,都别具一格。演出自始至终,讲土话、唱土歌,形态滑稽,诙诣有趣。碎步进退,曲膝抖身,左跳右摆,浑身颤动。摇头耸肩,茅草刷刷作响,全是模仿古人的粗犷的仪态。跳“毛古斯”的形式,相当自由,不受内容的限制。可歌可舞,可做游戏,玩杂耍,翻跟斗,打秋千。但以对白为主体,方式灵活多样,观众也可答话插白。跳“毛古斯”,规模大者要跳六个晚上,大致以土家族的历史、渔猎、婚姻、工作等为内容。融歌、舞、话为一体的原始祭神戏剧。这一形式在其他民族比较少见,早已引起国内外戏剧舞蹈家的关注。被称为古老文化艺术的“活化石”。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