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一勾勾:鼓子秧歌衍化的传统戏曲

2009-10-07 10:10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佚名
“一勾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音乐风格独特,剧目内容地方色彩浓郁,是花鼓系统较为典型的剧种,具有审美、学术等多种价值。

一勾勾”是由高唐一带的鼓子秧歌衍化而成的地方剧种。高唐鼓子秧歌是一种民间演唱艺术,演唱者腰挎花鼓,自己打鼓演唱伴奏,后来发展成登台演出,并采用四胡为伴奏乐器,发展为戏曲形式,人称“四根弦”。行当有青衣、花旦、胡生、小生、花脸丑等。“一勾勾”戏,演出形式古朴,演员多为民间流散艺人,一般利用春冬农闲季节组织演出。演员白天劳动,如帮工、锄草,晚间唱戏,乡人常称之为“锄草班”,他们也经常在农村集市、节日组织演出。一勾勾来自“一讴吼”。由于它的唱腔中带有一讴或一吼,时间长了人们就把它说成了“一勾勾”。

“一勾勾”有传统剧目七十多个,主要有《东秦》、《西秦》、《坐楼杀惜》、《梁山伯与祝英台》、《胡林抢亲》、《三进士》、《女驸马》。从1962年至1965年间相继排演了多部现代戏。

“一勾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音乐风格独特,剧目内容地方色彩浓郁,是花鼓系统较为典型的剧种,具有审美、学术等多种价值。

(责任编辑:悠然)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