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鄂温克族敖包会】降妖辟邪添石头 为求平安定期祭祀

2009-10-13 14:3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长乐未央
祭敖包被认为是鄂温克人的宗教节日,除了举行祭祀仪式外也举行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祭敖包被认为是鄂温克人的宗教节日,除了举行祭祀仪式外也举行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传说从前一个夏天夜里,一个坐骡子轿车的女子出现在村子里,她哭哭啼啼地大闹不休,并招来了暴风骤雨,把整个村子搅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冬天,人们打冰洞取水时,洞口就出现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头,吓得人们丢弃水桶慌忙跑回。同时,也闹起大风大雪,人们不得安宁。因而村里请了九位萨满,施法力捉住了这个作怪的妖女,并把她的头压在石头及土堆下面。人们深恐其日后作怪,故每当经过这里时,都要在上面添一块石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敖包”(堆积之意)。但仍恐日后为患,因而又定期祭祀,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敖包有“哈拉”(氏族)的、“毛哄”(家族)的、苏木的、旗的和盟的敖包。另外,在萨满死后所葬之地也堆起敖包,信仰他的人或其弟子、亲人,每年举行仪式祭祀。

祭敖包,通常是供祭山神和水神。一般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或在五月间选择吉日祭祀为多。祭敖包时,为敖包换上新的柳树,系上五颜六色的绸缎或哈达,拣来石头堆在敖包上,把祭品摆放在敖包前,点燃香烛,向敖包磕拜。然后,参加赛马者骑马绕敖包三圈后,由主持人带领走向30华里远的起点。之后,把祭献的牛羊带到敖包前,由萨满或长者叨念祭辞,用碗中牛奶从头顶浇至尾部,带走宰杀,最后把煮好的全羊、牛头等摆放在敖包前,再念经致祭。赛马结束,进行摔跤、射箭等文娱体育活动。黄昏来临,人们吃着手把肉,喝着美酒,载歌载舞。这一天,许多年轻人相识,许多恋人相会。人们也把祭敖包称为“敖包那达慕”,老人们认为,现在的各种“那达慕”(意为娱乐、游戏或玩)都是由“敖包那达慕”演变而来。

在农业地区居住的鄂温克人,他们祭祀敖包树,在认为有神灵的大树周围堆积很多河卵石,树枝上挂彩色布条,形成敖包树。干旱年头,祭敖包求雨。用一头牛或一口猪来献祭敖包树。祭完敖包树后人们互相泼水,认为这样老天爷就会给小雨。另外传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关老爷(关羽)的磨刀日,老天爷一般要多少下点雨,以不至于让关老爷干磨刀。

(责任编辑:悠然)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