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鄂温克族舞蹈】鄂温克族的“篝火舞”

2010-03-09 14:47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网 作者:佚名
伊堪(篝火舞)--篝火舞又称圈舞,是山上鄂温克族的自娱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围成圆圈。随着引唱者高吭的歌声,大家共起舞。载歌载舞,男女均可参加。

鄂温克族的“篝火舞”

 

  伊堪(篝火舞)--篝火舞又称圈舞,是山上鄂温克族的自娱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围成圆圈。随着引唱者高吭的歌声,大家共起舞。载歌载舞,男女均可参加。
  
  最初,篝火舞只是夜晚人们牵手成圈围着燃烧的火堆转跳,发展到后来,这种舞蹈已经不限于围绕篝火跳了,也可以在晴朗的白天于林中空地上转跳,或者围绕一棵大树转跳等等,因此又叫圈舞。
  
  篝火舞曾有过丰富的舞步,流传至今仅剩下由三种独具特色的舞蹈动作组成。第一是走步, 鄂温克语称作“伊堪”,是一种慢板节奏的动作。表演者手拉手围成大圈,第一步先迈左脚,第二步右脚踏于左脚前,在身体向圈里扭动的同时,左脚又准备迈出,如此反复沿顺时针方向走动。第二是跳行步。鄂温克语称“吐茹格”,从右脚开始向左跳踏步,同时左腿成“小掖腿”,然后左脚跳落地,右腿屈膝并自然前抬。跳这一动作时,手臂必须架起,男舞伴的手要托住女舞伴的手(男下女上),在中板的节奏中顺时针而行。第三是快跳步。鄂温克语亦称“吐茹格”,属于强节奏的快板。其作法是众舞者手形连臂下垂,舞步很象我们作游戏时前后脚交换着踢毽的动作,但须在略低位置上连续换脚踢跳,属快板高潮动作。要跳到前俯后仰缩小圆圈。每当右脚踏地身体前倾时,手臂略向后摆,头部向圈内集中,形似一个“撮罗子”(即一种圆锥形帐篷)的形状。当左脚踏地右脚离地时,上身又略向后仰,手臂也略向前摆。全体舞者按顺时针方向移动,跳速逐渐加快把全舞推向高潮。篝火舞纯朴自然,至今仍为鄂温克人所喜爱。
 

(责任编辑:搜一者)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