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侗族文化】侗族的族称族源起史

2010-03-10 11:39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网 作者:佚名
侗族自称“仡儖”Gaeml,最早见于宋代的载籍,汉文记为“仡伶”。在明清两代文献中,称之为“ 峒蛮”、“峒苗”、“峒人”、“洞家”或泛称为“苗”。

侗族的族称族源

 

  侗族自称“仡儖”Gaeml,最早见于宋代的载籍,汉文记为“仡伶”.在明清两代文献中,称之为“ 峒蛮”、“峒苗”、“峒人”、“洞家”或泛称为“苗”.现在统称侗族,在民间习惯称“侗家”.
  
  侗族自称Gaeml(音干)的原意是用树枝、木桩等障碍物把居住点围起来。“干”又含有山中小平地之意。后来演变为住在“干”中之人,并逐渐成为这些人的社会组织的名称。
  
  他称“侗族”的“侗”是从“洞”或“峒”发展来的。“洞”或“峒”是隋唐文献中对黔湘桂边境羁縻州所属地区的称呼。在宋代成为羁縻州所辖属的一级行政单位。后来逐渐演变成对侗族的专称。
  
  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来的。秦汉时期称为骆越。魏晋南北朝之后被泛称为僚。僚和骆越一样,包括很多部族,分布也很广,几乎遍及中国的西南各省。唐宋时期,“僚”开始分化。侗族从僚人 中分离出来,大概在公元十世纪的宋代。南宋时官居五溪地区之地的朱辅所着的《溪蛮丛笑》中第一次 把侗族先民与这一地区众多民族中独立出来,称为“仡伶”.同时代的《老学庵笔记》、朱熹《记三苗 》中,则记为“伶”.清代顾炎武把侗--僚--越的关系用一条线串起来。
 

(责任编辑:搜一者)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