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高山族文化】高山族的族称族源史

2010-03-16 15: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随着历史的发展,族称几经演变,而“高山族”是祖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台湾少数民族的规范称谓。……

高山族的族称族源

 

  依据文献,汉代已有称台湾为“夷州”的记载(《后汉书·东夷传》)。台湾先住民族的称谓则始见于 三国时代沈莹《临海水土志》所载,称“夷州人”或“山夷”;《隋书》称“流求土人”,宋元时称“琉 球”、“土人”,至明代称“东番”清代称“土番”、“番族”,并根据归附纳饷与否有所谓“野番”、 “生番”、“熟番”之称,日本侵占台湾期间,侮称为“蕃族”、“高砂族”.内部还有各种不同的自称 与他称,以表示群体认同及文化特征。
  
  淡水厅竹堑等社熟番。竹堑即今台湾新竹县。清雍正九年(1731)在竹堑设置巡检司,为台防同知驻扎之地 .《皇清职贡图》题记:“竹堑社在城北五里,其南坎社、淡水内外社俱在城南甚远,风俗与德化等社相 似,男剪发齐额,或戴竹节帽,素衣绣缘如半臂,下体围花布。妇盘髻,约以朱绳,衣亦如男。常携葫芦 汲水蒸黍。凡淡水各社熟番,俱与通事贸易,岁输丁赋二百六十余两,皮 税一两余。
  
  随着历史的发展,族称几经演变,而”高山族“是祖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台湾少数民族的规范称 谓。 关于高山族的来源,历来有”南来说“(来自马来人)、”西来说“(来自大陆)以及自自古越人一支 等不同观点。综合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普遍认为台湾高山族的来源是多源的 ,其中主要来自祖国大陆沿海”古越人的一支“,同时融合了部分来自马来以及小琉球等群岛的土着。高 山族成分的复杂与岐异,说明他们的起源地不同,迁移的时间、途径以及登陆的地点也不同。
  
  清代台湾淡水厅德化等地的高山族。淡水位于台北,清雍正元年(1723)置淡水厅。《皇清职贡图》题记: 其”饭以黍米,卤浸渔虾供馔。男妇皆短衣,腰围幅布,并力耕作,亦事渔猎。暇则吹竹笛弹竹琴以为乐 .
 

(责任编辑:搜一者)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