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齐鲁文化—辛弃疾故居寻常巷陌风流在(2)

2011-03-23 09:00
来源:中华五千年 作者:不详
星夜杀义端的壮举令辛弃疾在家乡一带声名远扬,为了纪念他,人们遂将他一枪戳出的泉眼命名为枪杆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郝植恭作《济南七十二泉


  星夜杀义端的壮举令辛弃疾在家乡一带声名远扬,为了纪念他,人们遂将他一枪戳出的泉眼命名为枪杆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郝植恭作《济南七十二泉记》,把枪杆泉列为济南七十二名泉的第47 泉。可见其名气在家乡越来越大。有意思的是,辛弃疾晚年在江西铅山游历时,曾发现一眼泉,后买下附近土地修建屋舍,并将泉因形取名为瓢泉,举家在此居住达十余年。至今,瓢泉遗迹尚存。辛弃疾对泉水景色的钟情,是否缘自对故乡山水的怀念?


  探访—借“室”还魂的稼轩祠堂


  由大明湖南岸遐园西行不远,可见一座颇为讲究的旧式官署型建筑,该建筑占地1400平方米,三进院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展开,前院东西厢房均为前出厦结构,厦下为红柱走廊;穿过过厅后进入中院,两侧为抄手半壁游廊,均与前卷棚后硬山式正厅相通。后院更为讲究,正房为二层临湖楼,两侧为逐渐升高的半壁游廊。整个建筑给人的感觉是古朴典雅,豪华秀丽。这里便是著名的辛稼轩纪念祠,大门正中的金字匾额“辛稼轩纪念祠”为陈毅元帅题写,中院正厅抱柱上著名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两侧抄手游廊内镶嵌着历代名家题写的辛弃疾代表作品。
 

  粗走下来,一般游客很难发现这并不是为辛弃疾量身定做的祠堂。细心的游客会注意到,祠堂门前右侧横陈着的石碑上竟刻着纪念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文章。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里原来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所建的李公(李鸿章)祠,直到1961年才被修葺并改称辛稼轩纪念祠。


  ■记者手记


  文豪武将南北共敬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能让人们想起辛弃疾的只剩下了他那一首首或豪放或婉约的经典词作。而当年,辛弃疾让朝野为之震动的却是他一次次英勇无比的杀敌战绩。像这样集文豪武将于一身的伟人中国历史上能有几个?


  当济南的辛稼轩纪念祠、辛弃疾故居隆重对外开放的时候,在江西铅山,辛稼轩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辛弃疾瓢泉故居所在八都乡命名为稼轩乡;在湖南长沙,他当年在此创建飞虎军的飞虎寨遗址业已恢复,辛弃疾广场、辛弃疾塑像相继建成。人分南北,道不分南北。正是为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气节和沉浑雄壮的不朽词作所折服,辛弃疾无论是在故乡还是在异乡,都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崇。


  作为诗人的辛弃疾,想像力再丰富,恐怕也难预见到八百年后他所受到的如此礼遇!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