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服爱好者在为小朋友点雄黄 |
端午节的初始由来说法不一,最为人们认同的是纪念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据文献记载,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有了驱邪、消毒和避疫的习俗,要插艾草、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以起到“调和”的作用。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华周易联合会副会长许雪儿,请她韶一韶端午之际的“调和之道”。
端午是阳气最旺的开端
关于“端午”的来历,古人用天干地支记这个月份的,正好到五月的时候是“午月”。比如说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等用这些记。所以端午是开始的意思,午是一年中第五个月。按照夏朝的历法寅月是一月,然后依次排之,正好五月的时候是“午月”。那么用这个午月当中的第一个五日表现端午节的产生,就是“开端”的意思。五月又是阳气达到极盛的时期,而五日是五月第一个阳气最旺盛的日子。比如说我们中午是日行中天,又叫中天年,就是阳气最旺的时候。
采集百草去毒气
端午有一个习俗,就是采集百药。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各种毒气、瘴气、瘟疫最流行的时候,这个时候采集百药是为了消除这些瘟瘴邪毒。今天可能说看不到什么瘴气,但是韩愈写的一首诗里面经提到这样的境况。当时韩愈被贬到潮州了,他认为自己会死在那里,因为江边充满了瘴气。唐朝时代,人们仍然对南方很多地方流行的瘟疫非常的惧怕,今天我们说的甲型流感也是盛行于这个时候。古人的生活条件、自然条件比现在恶劣多,他们自然要想办法辟邪辟毒。
端午养生正当时
端午节,在南京有吃粽子、挂艾蒿、吃咸鸭蛋的习俗。研究其中奥妙,不难看出古人十分重视养生保健。艾蒿是一味常用中药,它具有清热解毒、 除湿止痒等功效。挂艾蒿可有效去除蚊虫、净化空气。
同样,包粽子的苇叶及糯米均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吃咸鸭蛋也能滋阴清肺,可治咳嗽、喉痛等疾病,可补充人体在夏天盐分缺失和营养物质消耗,因而也是夏季食补佳品。
古人讲究养生,充分体现在端午节的各种习俗中。许雪儿说,养生的根本是善于调理阴阳,即所谓“四时阴阳”。善于养生者就要使人体中阴阳与四时的阴阳变化相适应,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尽管夏天炎热,但建议禁食寒冷之品,防止伤及阳气;夏季闷热,会影响脏腑功能,需加强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暴饮暴食,进而防病健体。
端午午时驱邪最佳
许雪儿说,午时水最为宝贵,端午当天取11:00—13:00午时的自来水,可用器皿储蓄,用来煮饭、烧水、煮汤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等等。她还将心得详细列了出来。
端午节习俗涉及植物、食物及其功效:
艾草 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招百福。
艾草,在针灸里面的灸法,放在穴道上进行艾灸灼烧来治病;艾叶,可洗澡驱蚊,驱除疟疾,安全度过夏日多蚊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