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衡山影子戏 民间戏曲瑰宝(2)

2011-07-19 09: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刘田心
据易正荣师傅统计,他演出桥路2869出。常演剧目多为《封神榜》、《东周列国》、《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等。 在政府扶持和专业老师指


  据易正荣师傅统计,他演出“桥路”2869出。常演剧目多为《封神榜》、《东周列国》、《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等。

  在政府扶持和专业老师指导下,《琵琶进宫》、《草船借箭》等一批成熟的衡山影戏剧本诞生了。湖南省文化厅于1980年出版了《皮影戏剧本选》,其中就收入了钱勇和谭逢吉的《三官堂》、康成的《张文秀》和谭逢吉的《三打祝家庄》等衡山影戏剧本。

  风格独特的音乐,韵味十足

  衡山影戏的音乐很有特点,与当地的花鼓戏泾渭分明。其主要伴奏乐为打击乐。30年代,彭德彰把胡琴伴奏用到了影戏中,之后又加入了唢呐、笛子等乐器。

  打击乐在当地俗称锣鼓打煞,主要有大锣、小锣、板鼓、小鼓、大钞5件乐器,另配有棵子或云板或渔鼓筒。打击乐演奏均有一定的程式,其曲牌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开台锣鼓和桥路锣鼓。完整的开台锣鼓的程式由“开台头”“三二一”“七槌半”“万岁锣”“乔钞”“暴锣”“阴锣”“风入松”“开台尾”9段锣鼓经组成。演奏时,必须按顺序依次打完,如要延长,可重复其中的段子再结尾。桥路锣鼓较复杂,但也有一定的程式。如:“半击头”一般用于出场人物自白后;“五槌锣”一般用于起轿、开船、唱小调、起舞时,做各种动作的起皮,其他如各类人物的出场锣鼓,以及笑锣、将锣、得胜锣、神仙锣等均用于固定的人物和场合。

  衡山影戏的锣鼓打煞风格很独特,其唱腔更是韵味十足。它因地域、语言、生活习俗和艺术特点等不同,又分为上河派、中河派、下河派和上衡山派四大流派。基本唱腔为“道情腔”和“四平腔”,此外有昆腔、洞腔、仙佛、圣赞、小调等规格腔;唱法都分平、仄、汉、霸;唱词有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和十三字句。乐句一般为上下句结构,结束时加捎腔。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兼有对唱、齐唱和合唱。

  衡山影戏的名师武智熊在唱腔上独创一格,只可惜无传人。他强调在演唱中必须做到情、声、形的统一。即以人定情,以情定声,以声定形。演唱时注重唇齿音有力,字正腔圆。其演唱的《清江引》至今无人敢问津。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