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沙坡村猴鼓舞"猴王"难觅(2)

2011-07-21 15: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赵红薇
穿着猴装的鼓手挥动鼓槌,浑厚的鼓声立刻在宁静的山村回响。鼓手模仿猴子的动作,围着鼓一面跳舞,一面击鼓,滑稽的动作、强烈的节奏与多变的舞步


  穿着猴装的鼓手挥动鼓槌,浑厚的鼓声立刻在宁静的山村回响。鼓手模仿猴子的动作,围着鼓一面跳舞,一面击鼓,滑稽的动作、强烈的节奏与多变的舞步,都充满了一股清新的泥土味,朴实、稚拙、豪放而亲切。

  据表演者介绍,猴鼓舞最精彩的部分要数猴王的表演了,他随着鼓声时而用头顶地行走,时而在地上翻跟斗,模仿猴子嬉戏。但由于猴王的表演难度较大,村里只有个别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本事,平时很难看到,只有逢重大节日或重要演出时,演员们都到齐了,才能看到真正精彩、完整的猴鼓舞。

  虽然鼓声在响,芦笙在吹,但猴鼓舞的现状不免让人担忧。这个经历了千年风霜,曾经辉煌的沙坡村猴鼓舞是否会成为遗失在田野的记忆?

  相关链接

  猴鼓舞,又称“打猴鼓”,大约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古时在苗山一座庙里,猴子去偷供果吃,无意中跳到鼓上,起初有些害怕,后来逐渐习以为常。每当得到供果时,就高兴地边跳边吃。后来被苗家小伙子看见了,就学着猴子的动作跳跃起来,十分有趣,以后渐渐形成一种娱乐健身活动,一直流传至今。这一活动的参加者围绕大鼓,吹起芦笙,不断变换舞姿,鼓师模仿猴子的动作吹跳击鼓,故名猴鼓舞。原来是两个人表演,一人吹芦笙,一人打猴鼓,后来参加人数增加,通常在9至13人之间,只有一个鼓师击鼓,其他人则跳舞吹笙。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