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和谐”胜于“社会主义民主”——与高放先生商榷

2009-04-12 16:1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吴 俊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尊重民意,接受历史兴替的教训,维护中华核心价值 摘 要 :达成“社会主义和谐”必须包括三个条件:尊重民意,接受历史兴替的教训,维护中华核心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尊重民意,接受历史兴替的教训,维护中华核心价值

摘  要:达成“社会主义和谐”必须包括三个条件:尊重民意,接受历史兴替的教训,维护中华核心价值。民选主模式并不必然地带来社会的和谐。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可以由党内民主委员会、顾问元老委员会、中华价值委员会组成,分别体现尊重民意、接受历史兴替的教训、维护中华核心价值这三种不同的价值导向。

在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于2007年5月19日在北京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社会主义论坛上,高放先生发表了《百年来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关系演变》一文,对如何解决中国当前的问题,如何维护中国的长治久安,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讨。

高放先生认为,只有大力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启动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消弭潜在的危机,达到长治久安的和谐胜境。显然,高先生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必然地达到社会和谐。

高放先生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主要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党际民主。

第一,党内民主,就是要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同时还必须实行党代会的年会制度,即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每年都要由代表大会而不是由中央委员会做出决定。

第二,人民民主,就是推荐两名以上共产党员进行差额竞选的方式。

第三,党际民主,就是扩大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方面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部分内容:领导人由人民选举产生。这种民主模式源于西方的法治钱选社会,实例是威尼斯、荷兰、西班牙、英国、美国。法治钱选就是用金钱选拔社会管理者,选拔社会精英。这种民主模式可以称为民选主模式。[1]

这种民选主模式一定能够给中国社会带来和谐?一定能够给中国带来长治久安吗?

中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社会主义就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决策导向。社会是指一定地域上相对稳定且相互协调的人类群体。因此,判断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标准是看社会是否能够相互协调,社会是否和谐,而是否实行民选主模式,并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标准。

民选主模式确实能够解决当下的民心向背问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治官吏的腐败问题,但也同时天然地带来了严重的弊端。

由于大多数人民(或选民)的知识,学问,阅历不可能很高,因此他们考虑得最多的是自己当下的切身利益,用俗话说,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就决定了这种民意天然地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不太可能关注和考虑比较长远,比较复杂的问题和事情。而要维系一个社会的相对稳定且相互协调,光靠协调当下的、眼前的利益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是需要眼光远大、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人去考虑并解决比较长远,比较复杂的问题和事情。所以,民意并不必然地带来社会的和谐,有时甚至是破坏社会的和谐。

那么,要达成社会主义和谐,除了要尊重民意以外,还要哪几个条件呢?还必须要接受历史兴替的教训,以及维护中华核心价值。[2]

必须要有一种制度安排来体现接受了历史兴替的教训

很多中国人,包括高放先生,都认为,如果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中国就会天下大乱。这个结论,是中国近代史教给中国人的历史教训。民国初期,中国实行的就是从西方引进的多党平等竞争制度,结果是军阀割据,天下大乱。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汲取了这个经验教训,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才重新统一了中国。现在的很多中国人,都不太了解纷繁复杂的中国近代史,由他们所反映出来的民意,也不可能包含这样的历史教训。目前由于老一辈共产党人还在世,因此可以从法律上来规定中国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一旦若干年以后,由那些不了解中国历史的选民所表达出来的民意,还会那么坚定地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吗?现在很多的中国人不是都向往美国人的生活,向往美国的制度吗?

因此,要达成社会主义和谐,要维护中国的长治久安,就必须要有一种制度安排来体现接受了历史兴替的教训。

必须要有一种制度安排来体现维护中华核心价值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