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草根大众切身感受到“民主是个好东西”,公众的参政目的也由情感走向理性,从表面参与走向深度参与,在对政府权力运行、决策的监督中,公民成为共和国60年推动民主政治前进的主体力量。民主,已从先辈志士仁人的革命理想转变为亿万民众的基本诉求,成为普通民众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民主中国60年巨变:从精英理想到大众诉求
8月13日,在共和国即将迎来60华诞时,新华社播发评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勿替人民当家做主。评论指出:在一些地方,人民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尊重,替人民当家做主现象时有发生,损害群众权益,忽视群众诉求……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领导干部没有认清手中权力的本质,没有摆正主人与公仆的位置……
时间推移到30年前的1979年,新华社在9月5日播发的一则新闻因其经典而成为新闻学院课堂教材。这篇报道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中知县唐成的这一题款,现在变成了许多人的口头语。”
同为国家通讯社播发的稿件,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勿替人民当家做主”,从冀望官员为民做主到警示官员认清权力本质,此中的变化恰恰折射了社会思潮的巨变。
民主,融进了五四精神,融进了千千万万革命者的血液,汇入了新中国国旗的鲜红底色。在共和国两周年之际,马叙伦在《人民日报》发表长文,流露当时国人对民主、对“当家做主”的欣喜:“我首先要说真正的民主是什么?真正的民主国家是怎样的?……这首先该从主义和制度上来说:我们中国是以无产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也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领导的政权组织;它的体制是民主集中制……这样的制度,表现了我们国家的政权是真正属于人民的。”
“十年浩劫”结束后,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其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重提民主,语重心长:“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