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培训”旅游者:自我保护和增大收益(2)

2009-04-15 09: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吴俊
自助旅游者在出门前, 不只要准备金钱,还要准备较完备的行囊,最重要的就是应急的医药和器具, 医药中以止泻和止血药物为必备,特殊病人还有各自

自助旅游者在出门前, 不只要准备金钱,还要准备较完备的行囊,最重要的就是应急的医药和器具, 医药中以止泻和止血药物为必备,特殊病人还有各自应备的急救药物;器具中以储水和雨具为必备,其它如应手的小刀、针线、小改锥、绑绳等等。还可以准备一个气垫,不用的时候放气易带,用的时候吹气,可以当靠背、坐垫、枕头、救生圈,甚至盛水。这些内容与社会知识的关系较少,常称为“硬件”。

与社会知识关联较大的“软件”,主要是本人身份的证明文件,以及沿途上所需要的通关手续和禁忌。笔者1984年出席第五届亚洲遥感会议途中,在昆明换乘国际航班去尼泊尔时, 由于护照上没有过缅甸的签证受阻;尽管海关边防通知飞机驾驶员稍等,经核对之后准许笔者过境,飞机驾驶员却因为“承包了(古话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按时起飞,迫使笔者三天之后转道香港赴加德满都。如果笔者不但知道“不出机场不必签证的国际惯例” ,还知道如下一些社会知识,就应该在出发前办好过缅签证:当时的中缅关系紧张,“惯例”不“惯”,在笔者通关之前曾有乘客在缅甸机场被送回;更细的社会知识是:在驾驶员与海关人员之间,承包信息不对称传输。考虑到这些不定因素,事先应该取得过顷签证。

涉及禁忌的内容主要与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国家或地区相关。印度教是多神教,比较宽容;佛教出世,较少干预人世间的旅游者。其它的小宗教很少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中国是旧大陆上唯一一个不以宗教立国的古文明国家,所以对于中国的自助旅游者来说,如果要出国旅游,就要补一下这方面的社会知识。例如,去天主教伊斯兰教信仰浓厚的地区要绝对避免携带黄色和暴力印刷品,去伊斯兰教国家不要携带含酒精的饮料。

在旅游的过程中, 社会知识就更重要了,因为旅游者来到了新的社会环境之中,不但会碰上过去没有经历过的社会事件,而且本来习以为常的社会事件,到了旅游中也发生了角色转换:过去,你是“本地人”,在旅游中,你是“外来人”。如果旅游者在旅游地能够找到亲友,应该尽量在旅游前就联系好,即使对方没有条件接待,在业余时间的闲谈中也能提供许多当地的社会知识。有两句谚语值得自助旅游者记忆:1,入乡问俗;2,朋友到处有,下雨不发愁。第二句可以改为:朋友到处有,旅游不发愁。

缺亲少友的自助旅游者, 要尽可能地掌握一些各地的社会知识。最基本的,是关于行和住的知识,其次是吃、喝、玩、医、安全,首先是人的安全,其次是钱的安全。医倒数第二,因为游客多数是在比较健康的情况下才出门;安全放在最后,因为这里是指一些较小的安全问题。 大的安全,在多数人的旅游中基本上是有保障的:多数人都不会选择有危险的地方去旅游。旅游胜地也必然要注意安全问题。

长途旅行乘坐飞机的好处是“省心省时间”,缺点是花钱多,而且在旅途中很难结识新朋友。坐火车或汽车要警惕小偷:最好“把随身行李放在眼睛一眺便能看得见的地方。拉丁美洲的小偷习惯从后座开启旅客放在座位下的行李(往往用小刀割开) ;把脚靠着地上的行李,是一种安全措施。”

短途游玩可以乘出租车, 也可以租了车自己开。“在中、西欧,发现任何司机舞弊、失职(多收费、多绕圈、近距离拒载、不顺路不开、小巷子不肯开进去等等),只要向其公司、 警察局打一个电话,就可给他带来许多麻烦。乘客的控诉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使司机丧失开车资格。治安不良的地方(如纽约),许多计程车司机则比流氓还凶。旅客如事先向当地人打听一下,哪些公司的信誉较好,便可避免上贼车。在治安不良的地方,乘坐计程车最好养成记车号码的习惯,这样吃了亏或遗忘东西在车上,事后仍可投诉或找到车主。开车、租车旅行的游客,切忌把行李放在座位上。往往一件西装上衣便能诱使小偷把玻璃打破。近几年来,全球范围汽车被偷的事件越来越多,惯窃只消花十来秒钟便可把车门打开,因此租车时必须多花点钱买保险。在东欧、南欧开车得提防小孩故意诱使旅客离开汽车, 惯用的方法为:在驾车人身上倒盆脏水或使用锐器把车身刮坏。若一时沉不住气,前往追赶,待回头时便会发现所有的行李、甚至汽车均不翼而飞。在路旁装死, 一待司机下来前往探望,便有人在车里取其所需。荷兰的毒贩子常故意把外国游客的汽车撞坏,然后热心地负责把车修好,暗藏几公斤的毒品,待游客‘安然’返国时,毒贩子便会再设法取出,租车时必须仔细观察汽车里外是否受损,为求万全,应将损害情况写在租约里,否则还车时可能会引起争执。”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