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注定又是一个不平凡之年!
用这句话来形容每一年,好像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似褒似贬,又非褒非贬。关于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悲喜,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又似乎什么话都不想说,于 是,当我们对过去作总结或对未来作展望的时候,这一句大而化之的修饰语便派上了用场,每时每刻的上演都将成为历史,每时每刻的历史又总在上演,这就是时间的吊诡。
“中越战争三十周年”、“‘五四’九十周年”、“汶川地震一周年”、“建国六十周年”……随意扳动手指,忽然发觉竟有如此多的“周年”接踵而至,好不热闹,还真是个“不平凡之年”。
可是,当我读到《冯翔:不再飞翔》(《人物周刊》09年第17期)的时候,再返观这些形形色色的“XX周年”,不禁出了身冷汗,悲从中来,我们今天的这些庆典活动都是前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啊!
当我们隆重纪念重大事件的时候,当我们进行宏大意义的追寻时,请别忘了那些没有名字的生命,行吗?
“在那些土堆上/ 人们是从来不标出死者的名字的/ ——即使标出了/ 又有什么用呢?”这是艾青的《他死在第二次》,艾未未用它来提醒我们“对他们的忽视和遗忘是生者,是我们的死亡”。
(编辑: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