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前进,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享受,而是要求子女对他们的精神赡养。由于时代的急剧变革和两代人不同生活背景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出现“代沟”现象并不出奇。但两代人应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子女对父母要做到文明礼貌,人格尊重,忍耐和霭,在与父母发生矛盾时,切忌顶撞、教训、斥责,提倡“忘年交”,把父母当成知心朋友。金无赤金,人无全人。父母由于种种原因也会有缺点错误,对待父母的缺点错误应该采取諌诤态度,在感情上不要伤害、抱怨、憎恨他们,而应具体地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热情地鼓励他们改正错误,有时还要持等待的态度,切忌简单粗暴。孔教儒家主张把孝的精神扩大到家族亲戚之间。孔子提倡爱人,主张不仅爱家人,还要爱乡邻同胞。主张家庭上下左右之间和睦相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要求人们不但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要用同样的感情去敬爱别人的父母。这就把尊养家中老者扩大到尊养所有的老者,体现了中华民族扶困济危,尊老爱幼的民族性格和人道主义精神。
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儒家孝道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在家庭关系上,不能自觉履行子女对父母、对老人的社会义务。有些子女非但不孝敬、不赡养,反而歧视、辱骂、殴打、虐待父母。社会上有些年青人对老人不尊敬、不扶助,甚至无理刁难,欺凌辱骂,这不但破坏了家庭友爱和睦,给父母在生活上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在精神上给父母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败坏了社会的道德风气。
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尊老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加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的时代风尚。根据现代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将儒家孝道中所包含的积极思想和合理因素,重新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并大力加以宣传和提倡,这是时代的要求,形势的需要。孝道的建立,要从学校做起,从少年儿童做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植一种良好的道德质量和社会风气,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培养社会的孝亲新风气就要大力发展德育为本的教育,灌输传统的美德,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优秀中华民族素质的下一代,作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柱,与国家的经济、科技等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社会上有儒学、儒教、儒官、儒将、儒商、儒医等各个类别的儒家,他们散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按照孔子儒家思想,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乐业,同时,又身体力行,共同把孔子儒家文化发扬光大。
本人坚信孔子儒家思想有六大主要功能:
一、能促进世界和平;
二、能提升全人类道德素质;
三、能与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共荣;
四、是中国56个民族、13亿人民的精神轴心;
五、能促进中国和平统一;
六、能达致与世界各宗教文化平起平坐。
(责任编辑: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