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不要捧杀文学的蓓蕾,悉心培养“90后”小作家 (2)

2009-07-18 16:15
来源:未知 作者:王秀芹
好文章成就了好作家,而好作家常常是在孤枕难眠,夜不能寐的辗转反侧之中忍受着煎熬,可以说很多历久弥新的名作是他们吃尽人间苦头,阅尽人间无字

好文章成就了好作家,而好作家常常是在孤枕难眠,夜不能寐的辗转反侧之中忍受着煎熬,可以说很多历久弥新的名作是他们吃尽人间苦头,阅尽人间无字文章得来的。境遇的跌宕和精神的落差使他们的思想日渐成熟和深刻,经历这样的人生过程,他们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甚至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对于那些还在上中学,还没有经过人生历练的“90后”小作家而言,如果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就整天被镜头对着,被鲜花簇拥着,被赞美的言语涂抹着。更有甚者,还要让他们戴上高帽子,坐上高位子。如此,不被搞得晕头转向才怪呢。

如果说小作家们涉世未深,那么我们的家长和社会怎能视而不见甚至推波助澜?怎能如此的短视和浅薄?一些家长和组织名利至上,不懂得爱惜人才,着实让人担心。作为孩子的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把目光放远一点,把肩上的担子看得重一些,替孩子们把那些吹捧浮躁的社交事务挡在门外,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那种“热捧式”的“扼杀”,让他们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而不是做一株在风中左右摇摆的小草,或者一见到阳光就悄然消失的露珠,留给后世又一个“伤仲永”的悲剧。

亲人也好,社会也好,国家有关部门也好,不能干杀鸡取卵的傻事。关注是好的,提携也是必要的,但不宜啖以名利,更不宜大肆吹捧和炒作。文学后继有人,是文坛之幸,不论是“90后”,还是21世纪的更年轻一代,他们都将是我们民族文学的希望所在。那些把孩子当作摇钱树的人小而言之断送了孩子的光辉前程,大而言之则是中国的文学事业和民族文化传承大业的罪人。

神童从来都有,但并不是所有的神童都能“人尽其才”,其缘由往往不是关注不够,却恰恰是过度关注、“揠苗助长”。要知道,只要不去破坏他、过分的干扰他,他便会茁壮成长、自然成才。

不要捧杀文学的蓓蕾,让他们自然绽放!

(责任编辑:圣叹)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