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态视角关注能力转型
军事能力是动态的,变动不居是其基本规律。认识这一规律,是推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逻辑起点。
核心技术决定核心军事能力。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战争形态,科学技术对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推动力往往不会均等,通常集中在某类核心技术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上,使得核心技术成为影响核心军事能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冷兵器时代的冶炼技术,推动了近距离搏击能力的提高;热兵器时代的火药技术,使火力成为核心军事能力的主体;机械化时代的动力技术,使集机动力、火力于一体的突击力成为核心军事能力的关键支撑。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必将有力地推动着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快速提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夯实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技术基础,应成为加强我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新型战争实践,是牵引核心军事能力转型的不竭动力。战争实践不断牵引着核心军事能力的发展变化,新型战争实践往往对核心军事能力的发展起着质的引领作用。战争史表明,战争形态转变过程中,率先完成核心军事能力转型的军队,往往会在未来的战争中赢得主动、夺得先机。近期局部战争实践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作战方式正在经历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变化,正在引发世界范围内以核心军事能力为主体的军事转型。面对挑战,抓住机遇,适应战争形态转变,应成为推进我军核心军事能力转型的基本要求。
战略指导思想转变是核心军事能力转型的风向标,对核心军事能力的发展起着规范作用,战略指导思想转变往往强制性地要求核心军事能力发生与其相适应的转变。成吉思汗构建的以骑兵为主体的机动作战能力,希特勒为其称霸推行的以装甲部队为核心的“闪击战”能力,冷战时期美、苏双方所建立的核打击能力等,都与其当时的战略指导思想一脉相承。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把打赢信息化战争作为战略指导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时移法变,势来必乘,适应我军新的使命要求,瞄准打赢,应成为加强我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时代引擎。
谨防跌入观念陷阱
防止“替代论”。随着国家安全威胁日趋多元化,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增多,军队的职能范围向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延伸。在这种背景下,军事能力建设出现两种认识偏差:一是强调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建设的主导性,认为和平时期只要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搞好了,军队的全面建设也能够不断发展,弱化了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二是坚持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绝对性,认为核心军事能力可以囊括覆盖其他军事能力,忽视了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建设。应该看到,核心军事能力是为打赢战争而形成的能力,指向明确,不可替代。核心军事能力是基础,占有主导地位,其他军事能力是辅助和补充。只有始终不渝地瞄准核心军事能力搞建设,围绕打赢统筹兼顾其他能力建设,才能纲举目张,科学发展,整体跃升。
防止“唯技术论”。信息化武器装备对于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成为全军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信息技术“神化”、“全能化”的倾向,认为信息技术是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全部内容,舍此便无法搞训练、无法抓建设,从而导致了“等靠”思想和畏难情绪。众所周知,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发展信息技术只是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造核心军事能力,必须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作战理论创新、武器装备研发、体制编制转型、联合训练开展、联合指挥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