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速成论”。我军建设正处在向信息化过渡和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加快向信息化为主导的机械化转型,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明知不可为而偏为之、明知不能转而强转之的盲目冲动、急躁求快的现象,认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可直接向信息化建设“跃进”。毋庸置疑,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具有阶段性特点,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规律,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重点与全局、需要与现实、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向着目标踏实推进。
牢牢把握能力建设主线
以作战理论创新为先导。信息化战争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战争形态的划时代变革,军事强国无不高度重视研究创新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理论,深知理论滞后带来的高风险。因此,从适应联合作战出发,大力创新作战理论,是核心军事能力提高的首要问题,包括在作战思想、作战形式、作战样式、力量运用等关键内容上寻求突破与创新,构建以联合作战理论为核心的新型作战理论体系。
以武器装备发展为基础。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增加人员规模和一般技术武器装备数量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必须将高端武器装备发展作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需求牵引、信息主导、技术推动、重点突破的原则,把“敌无我有、敌有我精、敌精我尖”的预警探测、作战平台、武器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化弹药等作为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发的着力点,构建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打造支撑核心军事能力的“撒手锏”。
以体制编制转型为重点。推进体制编制转型,建立科学高效的军队体制编制,是提高威慑力和实战力的重要环节,是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主线。体制编制转型应着眼我国国情、军情实际,与联合作战要求相适应,与多样化军事任务相适应,与信息化武器装备相适应,与信息化指挥体制相适应,建立信息快速流动、精干高效、高度一体、整体作战效能极高,能够为核心军事能力发挥起支撑作用的新型体制编制。从顶层设计入手,重点解决机关臃肿、行政作战职能交织、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发展滞后、军种领导管理体制不健全、联合保障体制不畅等“瓶颈”问题,要敢于动真格,防止乱折腾。
以联合训练深化为抓手。有了先进理论、信息化武器装备和科学合理的体制编制,没有有效的训练方式,核心军事能力的贴近度就难以得到增强。联合训练是形成核心军事能力的最佳途径。开展联合训练,要打破军兵种界限,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跨区基地训练为载体,战役战术训练相融合,从联合基础训练入手,先下后上,由简至繁,整体提高。重点解决互相推诿掣肘、重形式轻内容、联不好通不畅等难题,扎扎实实抓好联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