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激动地望着手中极其珍贵的婚约书,仿佛当年与孙中山先生东瀛结合的情景就在眼前。
“比我的生日更重要的日子”
1913年8月28日,结束了在美国6年留学生活的宋庆龄与父母姐弟在横滨相逢。十多天后,她在父亲宋耀如带领下前往东京看望了孙中山。
此时,正当孙中山处于危难之际,他因为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再度流亡日本。“不少革命党人打起了退堂鼓,纷纷别他而去。宋耀如虽紧随孙中山忙前跑后,处理日常事务,但毕竟年近半百,体力不支,况且又身患肾病,不宜长时间坐地伏案紧张工作;担任孙中山英文秘书的姐姐蔼龄也因忙于筹措婚事,难于一身二任,正盼望能有人接替她的工作。
一连数日,宋庆龄在父亲或姐姐陪伴下出入孙宅,帮他料理生活,处理日常事务,很快赢得孙中山的信任与首肯。不久,宋庆龄正式接替蔼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实现了她少年时代崇拜和追随英雄的夙愿。此时,在宋庆龄内心充满了无限喜悦与激动,她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而钦佩,更为孙中山的人格所倾倒。半年之中,她与孙中山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将全部热情和心血投入到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之中,不知不觉地坠入爱河,萌发出纯真少女的一片爱心。
一天,22岁的宋庆龄终于向有着和她父亲般年龄的孙中山袒露了爱慕之情:“我们结合在一起吧!我已仔细地想了好久,我能永远帮你做革命工作!”
孙中山怎会感觉不到宋庆龄为他奉献的温柔体贴和一片忠贞,又何尝不喜欢身边美丽、动人,洋溢着青春气息和革命热情的少女。但他深知自己处于动荡不定的生活环境,况且已有妻室子女,再加上年龄和身体状况,因此以“我已经老了,你还年轻”的理由谢绝了宋庆龄的求婚。
宋庆龄则坚定表示:“革命不问年龄,爱心没有年轮,我的心早已和你联在了一起。”
孙中山再次告诉宋庆龄要慎重考虑,并让她征求父母的意见。果然,不出孙中山所料,当宋庆龄回到上海把与孙中山结婚的想法据实以告后,遭到全家人一致反对。
父亲厉声断言:“这不可能!”母亲则面露不悦:“你疯了,他大你27岁,况有妻儿在身。”连一向疼爱自己的姐姐蔼龄也极力反对,并背着她当众宣布已将庆龄许配一家漂亮阔少。一连串的打击和反对,使宋庆龄如遭雷击,当场昏倒。然而,她早已抱定为孙中山付出一切代价和牺牲的心愿,终趁夜深人静之时,破窗出走,重返孙中山身边。
宋庆龄的举动使孙中山深受感动,他也觉得自己已离不开宋庆龄了,再加上他与原配夫人卢慕贞在理想、志趣和习惯等方面差异甚大,此时由于难于适应与孙中山在日本颠沛流离、担惊受怕的生活,卢慕贞正离开丈夫,一人返回澳门,和孙中山分居而过。
孙中山派贴身侍卫郑卓赴澳门为妻子卢慕贞捎去一封书信,要求与妻子离婚,并说明离婚理由,征求卢氏意见,卢慕贞倒也干脆,拿起笔来在信上写了一个“可”字,表示同意,几个月后,孙中山又把卢氏接到日本,正式签字盖印办理了离婚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