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长汀县邮政局部分邮务人员合影。
右三为刘炳镛,左一为丁长生
福建省长汀县邮政局有位名叫丁长生的老邮工,今年90岁了。这位历经了抗日战争的老人从雕花木匣里小心翼翼地取出珍藏了大半辈子的几幅照片,其中一张是当年领他谙世事、明事理的老局长黄延福的全家福,还有一张是老人和邮局地下党员刘炳镛的合影。看着发黄的照片,老人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炸不塌的战时邮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永定县峰市邮局局长叫黄延福,他只比我年长 10多岁。我4岁那年,父亲死了。我母亲是在 1931年经二叔介绍到黄延福家做的保姆,那年我 16岁。黄家对我们很好,不但给的工钱比市价高,吃饭还和他们一起吃,我还经常帮着看柜台、送周边的信。两年后,我被黄家保举入局当了一名“送差”。当时营业、封发叫“统差”,县乡邮递和本投、分拣叫“送差”,跨县邮递、押解总包的叫“邮差”。入局第一天,黄延福就告诉我,干邮务工作一要吃得苦,二要诚实做人,就是不小心掉进汀江河里,人会淹死,手也得抓紧老百姓的家信。
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空军第十二总站和“飞虎队”一部分驻扎在长汀,厦门大学也北迁长汀,国民政府的一些单位也多集中在长汀,汀州古城一时成为抗日的大后方,邮务工作相当重要。 1943年,峰市邮局要派一名职员北上长汀工作。局长找到了还没结婚的我和另一名同事,让我们抓阄决定。我先抓的,抓到了“去”字。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两张纸条上写的都是“去”字。就是那年,我去长汀时途经上杭县老家,在老家逗留数日并结了婚,然后携妻一同到长汀县邮政局报到。
抗战期间,日军封锁了闽、粤等南方所有出海口。为保障军政、民众邮务,中华邮政在长汀县建有邮政汽车站,福建发往省外和国际邮件皆由长汀经转和联运,在中国邮务史上极具地位的是长汀邮路同滇缅国际邮政汽车邮路接轨,开通了战时国际汽车邮路和开辟了渝(重庆)长(长汀)航空电报邮路。长汀成为抗日战争中后期,中华邮运的重要枢纽和邮务抗战的前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