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星
岁月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流逝,当年那个投身革命事业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成了耄耋老人。这位87岁的老人潘文星回想当年的革命岁月,心潮澎湃,他娓娓道来,讲述着那一段段刻骨铭记的革命故事。
●那一年,他8岁,亲眼目睹了生离死别……
●那一年,他13岁,红军进军,他见到了粟裕……
●那一年,他15岁,成了儿童团团长,带领着团员开垦荒地,种植蔬菜……
●那一年,他18岁,拥有了自己的枪支,苦练不久,竟得了“神枪手”的美誉……
●那一年,他19岁,带领着队员参加了护矿战役,给抢夺钼矿的鬼子来了个下马威……
●那一年,他22岁,加入了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队,成了一名光荣的通讯兵……
虽然有人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但万山的革命火种却似燎原之火,越烧越旺。
1923年,潘文星出生在万山村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中。父亲潘永生和母亲廖三妹靠租种地主田地维系生计,逢上旱涝欠收年份,全家生活清贫,有时候遇上地主逼租,又逢年收成不好,更是苦不堪言。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家庭贫苦的缘故,潘文星格外懂事,读了半年村小后,就辍学跟着父母种田砍柴,分担家中的负担。
在潘文星7岁那年,永嘉中心县委农运负责人李振声来万山一带开展革命活动,还成立了一支红军游击队,潘文星的父亲潘永生成了队员。同年冬天,万山建立了中共万山党支部,由潘进生任党支部书记。就这样,万山的革命火种点燃了。
当年的10月,瑞安大京战斗失利后,万山村的红军战士葛成金不幸阵亡,父亲潘永生冒着枪林弹雨从葛成金的身上撕下一块血衣,躲过机枪的扫射,几经周折带回了葛家,葛成金的家人见了抱头痛苦。7岁的潘文星见了,忍不住地落泪。虽然有人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但万山的革命火种却似燎原之火,越烧越旺。
万山村的革命运动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多次派兵进村清乡。1931年春,有一天天未亮,国民党军队又进村清乡了,8岁的潘文星跟着父亲和红军战士以及村民20多人向隐蔽处疏散,刚到大田平山路上,敌军就追上来向他们开了枪,父亲立刻吩咐大家散开钻进路边的密林深处。敌军在后面穷追不舍,继续向林中射击,躲避在里头的人随时会被击中。慌乱中,父亲拉着潘文星躲在一块大岩石下,拼命把他的头往岩石里推,以防他的头部被机枪射中。敌军一番狂扫后,见没什么动静便决定撤退了,临退前,还放火烧了15间民房。就在那个时候起,潘文星幼小的心灵就萌发了要当革命战士,护卫村民们平安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