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那年,潘文星向地下党的领导同志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不久后,李文辉同志找他谈话。在同年的10月,由赵锡芳、潘岩柱两位同志介绍,潘文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春,为了抗日宣传的需要,万山村成立了一支抗日救国宣传队,由潘文星和潘金凤负责。宣传队在根据浙南特委的一些宣传资料排演节目,学演文明戏。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只能演一些简单节目,但演出的氛围很浓厚,受到了村民们的喜欢。其次,不论开大会还是开小会,宣传队的同志们首先向群众表演宣传抗日小节目,除了在万山村表演,宣传队还到周边村庄宣传演出,提高了群众对党和革命的觉悟性。
每位民兵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枪支后,就连睡觉也捧着它,生怕它长腿跑了。
1941年,潘文星给缙云岭后村吴士英秘密送信时,得知这个村有好几户人家都藏有枪支,在打探后,得知这些枪支是仙居的一位铁匠师傅造的,这事引起了他的兴趣。
当时,在万山村指导工作的是李文辉和曾绍文,对于造枪这个工作,他们也非常支持。于是,万山村党支部决定造13支枪,造枪的钱大家自己想办法筹集。由于潘文星的家境贫寒,便瞒着父母卖掉了一担用来交租的稻谷,把卖得的钱拿来造枪。钱有了着落后,村支部通过李文辉同志,从仙居请来了五位造枪支的铁匠。
很快地,五位铁匠师傅来了,虽然他们带来了造枪的工具,可是没有造枪的原料。这把大伙难住了,没有“米”怎么“下锅”呢?
有人建议,石平川钼矿区还有许多用剩的钢铁材料,倒是可以用作造枪的原料。这个想法得到了大伙的认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10多位党员摸黑来到了钼矿区,趁守护人员不备之际,进入矿区,背回了大量钢材,解决了造枪原料的问题。有了原料,枪支很快就造好了。每位民兵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枪支后,就连睡觉也捧着它,生怕它长腿跑了。
潘文星自从有了枪后,坚持日习夜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够对准70米之外的靶心,十发九中,因此也得了“神枪手”的美誉。他琢磨着啥时候能够露几手,打跑那些作威作福的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