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熊十力:经为常道不可不读

2009-09-17 09:30
来源:中国思想论坛 作者:熊十力
一九四五年 经学包含万象,学者传习,已渐分为四科。义理之科,自两宋以来,已吸收印度佛学。今日自当参究西洋哲学。经济之科,自宋陆子静兄弟,及郑牧并有民治思想。黄


  一九四五年   
    经学包含万象,学者传习,已渐分为四科。义理之科,自两宋以来,已吸收印度佛学。今日自当参究西洋哲学。经济之科,自宋陆子静兄弟,及郑牧并有民治思想。黄 梨洲《原君》全本牧。子静兄弟之思想,《十力语要》已言及之。迄晚明王船山、顾亭林、黄梨洲、颜习斋诸儒,则其持论益恢宏。足以上追孔孟,而下与西洋相接 纳矣。至于典章度制,民生利病之搜考,自杜佑辈而后,迄明晚诸子,所究亦精博。然则西洋政治思想、社会科学,皆非与吾人脑袋扞格不相入者,当采西人之长, 以收明辨笃行之效,谁复于斯而怀犹豫?考据之科,其操术本尚客观。今所谓科学方法者近之。然仅限于文献或故事等等之探讨,则不足以成科学。今若更易其研究 之对象与领域,即注意于大自然及社会,则西人以科学导于前,吾可接踵而起矣。文学所以表现人生,如读《二南》而深味其勤勉和乐之趣。贵能发扬时代精神,读 《兔 》 之时,野人足为干城之寄。可见西周之盛。三百篇之所长在是也。《楚骚》以降,此风日以渺然。今若参究西洋文学,当可为发明《诗经》之助,而救晚世衰颓也。 综上所言,吸收西学,在今日固为理势之必然。而反之吾数千年来所奉为常道之六经。则西洋各种学术之端绪,吾未始不具,只未发展耳。夫西洋科学之成功,何以 不见于吾国?

西学之端绪,吾虽有之,而前此竟不获发展。此其故何在?将为崇圣经,守常道,而即物穷理之智不启欸?经义本自宏通,岂任此咎?将为广漠之国 土,自秦一统以后,除乱世可勿计外,每当平世,则人皆安于田野,而风物怡和之趣多,理智追求之用少。陶诗所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 辨已忘言。”吾国学人,乐冥悟而忽思维,尚默契而轻实测,往往如此,科学所由不发达欸?后之一说,颇可研寻。环境影响,不容忽视。然而西学在吾,既非绝无 端绪。则因人之成功而强起力追,固可事半功倍。南皮欲采西学,其意自是。惜其以中西学,判为一体一用,未免语病耳。中学既具其体,即有其用。而用所未尽 者,则取诸人以自广可也。若中学果为有体无用之学,则尚安用此死体为哉?南皮下语,既不能无病。而其深意,在当时又不为人所察。于是吾国人日趋入完全毁弃 自己之路。

 自庚子乱后,吾国见挫于西人,即在朝在野守旧之徒,畴昔自信自大之念,已一旦丧失无余。是时思想界,一方面倾向排满革命,欲移植西方之民主制度于吾国;一方 面根本诋毁固有学术思想,不独六经束高阁,且有烧经之说。见皮锡瑞《经学历史》而章炳麟作论文,甚至侮孔子以政客。诸名士所以导引青年学子者如是。天下纵 有一二有识者为之寒心,顾莫可如何。辛亥之役,武昌一呼,而清廷崩溃。虽国体更新,而士习学风,一切如逊清之旧。且其坏习日益加甚。旧学既已弃置,新知无 所追求。袁氏方以凶狾盗魁柄,以威劫利诱之术,弱天下之骨。而消生人之气,以逞旦夕之志。而不为子孙谋,不为种类存亡计。诸名士多依袁氏。走方镇,招朋 党,当时所谓政党,实朋党耳。活动于市朝。学校徒有虚名,并无讲习之事。人亦无重视学校者。昔汉氏方兴。四皓抗高节于穷山。高帝礼聘不至,而不敢迫也。所 以全士大夫之节,而培学脉,存国命也。其意念深远矣。继以文、武、明、章,表章经术,终两汉之世,经学昌明。诸大师讲舍遍郡国。一师之门,弟子著录,多至 千万人。汉治之隆,至今为历史辉光。岂偶然哉!民国肇建。上无礼,下无学,识者已懮开基甚坏。时民党人颇有劝章太炎聚徒说经者。太炎喜通电谈政,卒不听。然太炎博雅,能文章。经学实非其所深究也。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