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红卫兵装
进入60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因素影响,服饰进入了制服时期。60年代 人人爱“武装” 无论大人小孩,几乎人人都有一套红卫兵装。鲜艳夺目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人人都湮没在黑、深蓝、军装黄和白色的服装之中。
60年代中期,直到70年代初期,“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这一年代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变化最为剧烈的一个时期,男女服装归于一统,女装趋向男性化,尤其是“文革”时期,军便服大行其道,黄军装,黄军帽,红袖章,黄挎包成了“时装”,不爱红装爱武装被女性奉为圭臬,视为理想追求。
四、喇叭裤
80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中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1978年。人们看到大喇叭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喇叭裤成为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服装样式千篇一律,极为单调,男士服装更是如此。在当时穿着喇叭裤,在很多人看来多为地痞、流氓、小玩闹,喇叭裤几乎成了当时不良青年的服装标志。曾有影视剧讽刺过这样的场景:中学校门口,教导主任拿着一把大剪刀,表情严肃,审视着过往学生的裤子,但凡抓到穿喇叭裤的,立刻“就地处决”——把裤管剪开。
8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慢慢变得开放,喇叭裤也被大众所接受,在社会青年中普遍流行,成为风行一时的裤型。现在看来,喇叭裤无疑是一种时代的标志。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旗袍
五、旗袍
从清朝就开始流行的旗袍,在50年代初期仍被穿着。50年代后期,随着服装政治意义的强化,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穿的人减少,以后的社会政治生活不能容忍旗袍这种款式,旗袍代表的闲适的淑女形象在新社会氛围里失去了生存空间。文革前基本绝迹。直到改革开放后,在一些礼仪场合,旗袍又成为重要的中国女性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