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
新华网沈阳9月24日专电(记者魏运亨)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天体,但文人墨客对“月”情有独钟。据记者在线检索,唐诗宋词中含有“月”字的超过1.6万首,月亮已成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
“诗言志”“月亮代表我的心”。早在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陈风·月出》这首情诗。此后2000多年间,月亮益发有了灵魂,有了性情,与人休戚与共,谱写出无数千古绝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道出了亡国囚徒永远的心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表达出游子怀念亲人的思乡情结;“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是微醉之人突发奇想时的写照;“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又是甜蜜约会永恒爱情的大胆表露;“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元曲中的这一句,用现在人的话说,则有一种被人涮了的无奈感觉。
不独古人喜欢借咏月来抒发喜怒哀乐,当代人也是以月寄情表露心志。鲁迅曾有“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的愤然之句,表达对反动派的愤恨。而台湾民谣《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则反映了骨肉分离盼望统一的心情。
哈尔滨:饭店“中秋晚宴”预订火爆行情逼近“年夜饭”
新华网哈尔滨9月24日专电(记者李建平)随着中秋佳节临近,哈尔滨市很多饭店出现了市民争相预订“中秋晚宴”的局面,其紧俏程度直逼除夕“年夜饭”。
哈尔滨市开发区一家大型酒店的负责人介绍,今年,这家酒店推出了多款不同价位的“中秋晚宴”,除了价格比平时略有优惠外,菜肴搭配也特别突出了“团圆”“祥和”的特点,并可以根据客人的需要进行调整。此外,每桌酒宴还将获赠精美月饼一份。这家酒店的“中秋晚宴”早在两个星期前就已经全部预订出去。
哈尔滨市一位预订了“中秋晚宴”的王凤琴女士说,其实“中秋晚宴”选在饭店,就是图个方便。往年到父母家过节,老人提前几天就开始张罗十几口人的饭菜,着实让他们受累不少。而对于年轻人,下班后要匆忙赶回家帮助老人准备饭菜,饭后还要打扫残局,最后导致整个中秋节晚上都是在准备吃饭和吃饭中度过,让人感觉很忙乱。所以今年她打算和父母还有亲朋一起到饭店去吃这顿团圆饭,饭后再一起到父母家去赏月、聊天、看电视,这样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也能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彼此交流。
(责任编辑:阳光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