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86岁老人忆1949年阅兵:功臣号坦克在我面前开过

2009-09-30 10:04
来源:中新网 作者:佚名
1949年9月28日,我在广播中听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大喜讯: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

天上掉下一个

“最幸福任务”

1949年9月28日,我在广播中听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大喜讯: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

正当我和战友们欢天喜地地奔走传告之时,又突然接到通知,要我立即回北京执行任务。当时,我是铁道兵团政治部的宣传干事,回北京的路上,我就在想,莫非是和开国大典有关?

刚到驻地,我的美梦就真的成真了。

兵团政治部分管宣传的徐部长郑重通知我:“中央军委发来开国大典摄影记者邀请函,这个光荣任务就由你完成吧!”

一张精美的大红请柬放到我的手上,我才终于相信,天上真掉下来这样一个 “最幸福任务”了。那天晚上,我始终没睡着。

10月1日中午,我换上崭新的军装,穿上锃亮的新皮鞋,怀揣请柬和采访证,胸佩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摄影记者”烫金大字的红布条,带上政治部仅有的一架德国产“蔡司”照相机,匆匆赶到长安街,一路小跑到了天安门广场。

金水桥边

“零距离”拍阅兵

虽然60年过去了,可我还记得,那一天北京的天气格外好:碧空如洗,艳阳高照,漫天彩云,翻卷轻移。

我到达天安门广场时,已是人山人海,彩旗飘飘,鼓乐喧天,歌声鼎沸。

一辆辆高擎着大红旗的盛装彩车后面,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行业工人、近郊农民、中央及北京市各大机关、大专院校等的方阵;一曲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此起彼伏,响彻云宵。

在极大兴奋中,我赶紧打开相机,卡嚓卡嚓按下快门,留下这动人的一幕幕。

拍完两个胶卷,刚一接近天安门前的警卫线,两名带红袖章的值勤战士就过来检查我的请柬和采访证,随后,大会新闻处的一位干部礼貌地告诉我:“你的工作是在金水河桥以南拍摄群众场面和阅兵游行,请马上就位。”

很快,我就挑选好了拍摄地点:劳动人民文化宫一侧华表前。在这个位置上,我几乎可以“零距离”拍到开国大典和其后进行的大阅兵。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