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捷、李明伟兄弟1984年在天安门合影。来源:广州日报
1984年国庆,北大学生打出“小平您好”的标语。来源:广州日报
李鸣捷(右)、李明伟翻看老照片。来源:广州日报
哥哥加入将军方队受阅 弟弟驾机飞过天安门 见到“小平您好”惊讶又亲切
阅兵特点
1984年阅兵第一个特点是第一次出现了女兵方队,以前也有女兵,但不是作为整体性方队;第二个特点就是国产战略导弹首次亮相,过去的导弹都是处于保密状态,这次把导弹亮在世人的面前;第三个特点是武警部队第一次参加阅兵。(点评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姜廷玉)
哥哥将军方阵踢正步弟弟呼啸长空舞彩练
“我们哥俩儿几乎是同步通过了天安门,这在全国参加国庆阅兵的官兵中都是罕见的。”52岁的李鸣捷如今是中国银行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行长。1984年10月1日上午10时许,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国庆35周年大阅兵盛典上,李鸣捷在排序第一的军事学院方队,铿锵正步走过金水桥旁。此时,弟弟李明伟和战友驾驶的机群,也呼啸长空,在天安门上空中舞出四色彩烟,共庆盛典。退伍多年,两兄弟很少主动提及这段经历,但当年受阅的那身军装却一直珍藏。
亲历者说
哥哥李鸣捷:封闭训练女儿出生都不知
我原本是某坦克师的一名战士,1983年通过考试到了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1983年的下半年,中央军委命令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前身)组建由高级军官组成的“将军方队”,参加国庆35周年大阅兵,并且是受阅的第一方队。但当时军事学院师级以上的学员偏少,年龄也偏大,无法单独组建一个三百多人的方队,因此军委决定,由我们学院补充了大约两百人。我当时才26岁,而这支方队中年龄最大的已经50多岁,可以说完全是两代人。
训练在元旦后就开始了,先是在军事学院训练了两个月基本队列,3月正式入驻沙河机场。让我们感动的是,那些四五十岁的师级干部,也都和我们是一样的“待遇”,训练的强度丝毫不降低。9个月的严酷训练,我足足踢烂了三双皮鞋。5月,我的女儿在老家成都出生了,但当时我自己都不知道。直到我们的阅兵任务圆满完成,放假回家后,女儿已经有半岁了。
10月1日凌晨两点,我们就出发去了天安门。上午10时,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阅兵车驶出天安门开始检阅部队。我当时离检阅车非常近,可以清楚地看到邓小平同志庄严的神情,甚至能听见检阅车里工作人员的说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