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方面来看,一些人为了显派头、比阔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有些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的祭祀者,居然不惜花费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购买“金银山”、“冥币”、“元宝”、“彩电”、“冰箱”、“洗衣机”、“VCD”、“电脑”乃至“香车美女”、“豪华别墅”等大量祭品,烧得乌烟瘴气。在有些人看来,似乎纸钱烧得不多,就不能显示气氛热烈;似乎爆竹放得不够,便不能表达怀念故人之情。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其核心内容是祭祖与扫墓。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一样,有了名正言顺的首个“清明假”。3天的假期,让清明独特的民俗文化味道越来越浓郁。转眼间,第二个“小长假”的清明节又要到了。文明祭祀,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移风易俗、端正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今天,倡导文明祭祀,尤为重要。
在传统节日的假期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需要相关部门的鼓励和推动,更需要大家的重视。笔者认为,清明文明祭祀,单靠哪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还得依靠每一个祭祀者。倘若每一个祭祀者都能自觉地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清明文明祭祀的良好风气就会早日形成。其实,没有什么比和谐的环境、富足的生活和永久的思念更能够告慰先人在天之灵了。近年来,很多祭祀者自觉选择鲜花、音乐、植树、写文章悼念、手机短信祭祀和网上祭祀等文明方式悼念亲人,这种全新的祭祀方式,既可多一些缅怀与思念,又可少一些挥霍与浪费,何乐而不为呢?
(实习编辑: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