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评《四库全书》影印热(4)

2010-07-30 16:03
来源:读书周报 作者:李祚唐
杭州出版社《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本这是《文澜阁四库全书》的首次全部影印,意义重大。由于底本属南三阁本,与现存其余三阁本编纂时就有差异;又
     杭州出版社《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本这是《文澜阁四库全书》的首次全部影印,意义重大。由于底本属南三阁本,与现存其余三阁本编纂时就有差异;又由于它的特殊遭遇,由毁散而搜集,由搜集不全而补抄,由首次补抄未竟而再三继续补抄得基本齐全:更具独特意义。文澜阁本因其残缺补抄往往被忽视甚至受到歧视,这很不公平。试想,如果没有它近万册(约占全书的1/4)的残存,我们如何认识南三阁本的面貌并了解其特色?几代学者完成补抄的努力,体现了热爱传统文化的卓越民族精神,也融入了寻觅、采用较原书更善底本的学术贡献,难道不值得景仰并珍视其成果?20世纪30年代掌管《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张先生,在论述其重要性之后说:“准以斯言,则持较文渊、文津二本,不但可无色,抑尤有足以自信者矣。家有敝帚,犹且自珍,况在螂环,宁不知贵?”至今值得深思。
 
     有文章批评此次影印一律不收外间零星残本。一律不收,恐怕也是出于无奈。据说杭州市内,外馆就有一些零本,近在咫尺。并未聚归浙图。笔者见过南京图书馆藏《银海精微》二册,还知道澳门何东图书馆有一册《木呈史》残本,整理时被切去天头地脚,订成精装。这两种也是不准备聚归浙图的。流散海内外的零本,并未经过调查统计,不知确数,仓促搜集影印,难免遗漏,反为不美,似以调查确切之后影印为宜。
 
     建立北京、兰州、杭州、台北四库全书研究馆
 
     影印是将孤本、善本化一为万的有效手段,利于古籍的有效保存和有效流传使用。文源、文汇、文宗三阁本的毁于兵火,文澜阁本的大半散失,被视为文化浩劫,而将现存诸阁本全部影印,就可以有效保存,避免丧失国宝浩劫的悲剧重演。至于有效流传使用,有学者提出《四库全书》研究者人数极少,查阅原书即可,何必影印?一般读者、学者、研究者,一般情况下,《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及其电子版的确已可以满足需要;但专门研究者,特殊情况下,有时也会需要查阅、利用其他诸阁本、《荟要》乃至存世的四库底本。查阅这些原书,谈何容易?如兰州图书馆规定,查阅《文溯阁四库全书》必须得到省文化厅的批准。
 
     《文渊阁四库全书》各种复制本利用已不成问题。《荟要》影印本则大型图书馆亦罕见购置,其他诸阁本即使影印,图书馆购置当不会很多。利用所有《四库全书》文本,是极专门的研究和极少数学者的需要,而一般公共图书馆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我们不能存有图书馆(哪怕是大型图书馆)购置所有《四库全书》影印本的奢望。
 
     特殊的研究需要特殊的设施与配备,这就是建立“四库全书研究馆”的原因所在。
 
     四库全书研究馆应分别建立在《四库全书》诸阁本现藏之地:北京,兰州,杭州,台北。馆址应选在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地段。馆内开架陈列所有《四库全书》及《荟要》影印本、仿真本;日后《四库全书》零本、四库底本汇聚影印,立即购置陈列;有关《四库全书》工具书和研究著述,力求购置齐备。如条件具备,可以同时结合旅游,另辟陈列室,向国人和国外宾客展示各种影印本、仿真本,以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原书仍藏原库,研究者因特殊需要,有时必须利用原书,研究馆可备交通车,通过预约登记定时运送研究者前往原库查阅。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