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先秦诸子的“救市”之争(一)(2)

2009-03-25 17:0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易中天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按照“封建制度”或者“邦国制度”的结构,天子是龙王,诸侯是大鱼,大夫是小鱼。士,也就是大夫的家臣,是虾米。而春秋时期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按照“封建制度”或者“邦国制度”的结构,天子是龙王,诸侯是大鱼,大夫是小鱼。士,也就是大夫的家臣,是虾米。而春秋时期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是虾米吃小鱼,小鱼吃大鱼,大鱼想当龙王。因为当时天下、国、家的资产和实力,都发生了变化。实力强了,就会叫板上级。比方说,白领做大了,就不把老板放在眼里;子公司做大了,就不把分公司放在眼里;分公司做大了,就不把总公司放在眼里。这就是春秋时期的局面。这个局面在儒家看来,就是“天下无道”。在我看来,就是“资产重组”。

实际上春秋战国的问题就是“资产重组”。结果是什么呢?是某些子公司或者分公司越做越大。到了战国,出现了七雄,也就是十来个自封的总公司。原来那个总公司也就是“周”,没有了。这十来个吃掉了其他分公司和子公司的总公司,也进行兼并,资产重组。最后,又被“秦国总公司”全部吃了。这就是“秦始皇兼并天下”,简称“秦兼天下”。秦汉以后,不再有“建国立家”的“层层转包”,“三级分权”变成了“垄断经营”。整个天下,只有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元首。这个元首就是皇帝。这样一种制度,我就称为“帝国制度”。

所以,春秋战国,就是从“邦国制度”向“帝国制度”、从“三级分权”向“垄断经营”转换的“资产重组”过程。这个时候,原来的秩序没有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天下大乱。因为当时公司之间的兼并,不像现在这样讲文明,讲法治。当时的手段是巧取豪夺,而且巧取少,豪夺多。大小公司之间,不讲道德,不讲诚信,不讲信誉,不择手段,完全没有道义可言,谁都可以背信弃义,谁都可以两面三刀,到处都是尔虞我诈,刀光剑影,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所以到了春秋战国之交,一些有识之士就出来发表救市主张。第一个是孔子。孔子的主张,是退回原来的秩序,维持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层层转包的三级制度。孔子要恢复这个制度,因此主张“正名”,也就是总公司要像总公司分公司像分公司,子公司像子公司。比如,孔子的鲁国,有三家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他们把鲁国国君的“国有资产”一分为四,季孙氏得两份,叔孙氏和孟孙氏各得一份。国有资产没有了,变成私人的,变成他们家里的,鲁国国君一分钱没有。这在孔子看来,已经是太不像话。可是他有一个学生,叫冉有,还帮助季孙氏理财。所以孔子说,这个人不是我的学生,同学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揍他。

(编辑:猪猪 一步之遥)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