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里边也有很多话被现在有些人来用做别的解释,比如里边有句话叫:“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我看间过有些房地产商人,就把这个“有土此有财”来作为自己行为的经典解释,我有土此有财,我先得圈地,拿完地以后我就赚钱,赚了钱以后我就大大的有用。这种说法有意思吗?是真正理解了经典吗?不是,因为他忘了,紧接着这后面就有这么几段话:“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后面紧接着就这个话,在“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后面紧接着就是“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紧接着就是非常明白的话。而且后面更有一段话,叫:“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你的话如果是很不讲道理的“悖”,诳悖的,不对的,很不好的,你如果是这样出口的话,亦悖而入,什么意思呢?我们把这个做最宽泛的解释,不是按照严格训诂意义上的解释,就是你如果这样随便地把那种很不礼貌的出口的话,很粗鲁的出口的话,那么它也一定会很不礼貌地再让你听到。那么下面紧接着一句是:“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什么意思呢?你的钱财,如果是不从正道而来的,一定也会以非常不安稳的不顺利的情况而离开你。所以现在任何的对经典的断章取义的解释,都是无损于经典价值的一厘一毫的,因为它有上下文。一旦当你有一种心里不安的行为,你突然在经典当中找到了一句话似乎可以让你自己心安的话,那么请你再往下读一到两行,马上就会击破这种幻想和误解。
至于《中庸》所提倡的“中”,就是儒家本体论的核心,从喜怒哀乐未发的“中”,到发而皆中节的“和”,中和。你喜怒哀乐,它要求达到一种“中”,有一种比较不要太走极端;然后发出来要“和”,要注意到和谐,注意到圆融。由此追求“天地位,万物育”的境界。虽然听起来非常的玄妙不近人世,却是有着同样重要的道理在。中庸之道绝对不是意味着保守而不进取,它在根本上提醒我们这些身处竞争空前激烈的现代社会里的人,必须有节取中。你在任何时候你要有节,有节制,有控制,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去想。取中,取一个中和的一个态度,做一个中和的选择,追求一种圆融而和谐的简捷。
《大学》《中庸》的经义,需要我们大家用毕生去体悟、去实践。我相信,我们去阅读这些经典的时候,我们同时也是在领受经典的慷慨赐予,这也意味着我们同时在度过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经典人生。
(责任编辑: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