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男尊女卑
在比《水浒传》略早的《三国演义》中,冲锋陷阵,上马杀敌的除了戏份极少的南中少数民族的祝融夫人(就是那位孟获先生的太太)之外,清一色的都是男人,孙夫人虽然不爱红妆爱武妆,但她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战阵。
施耐庵先生在其巨著中创造性地以浓墨重彩(相对于《三国》而言)塑造了三位女英雄: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她三人功夫都不在其丈夫之下,绝对巾帼不让须眉,但在排座次时,她们却无一例外地紧随在自己的男人之后,作者男尊女卑的思想在此暴露无遗。
最委屈最冤枉的当属扈三娘,论相貌,一枝花似的佳人,论武功,进入位居前36名的天罡星阵营也不为过,可惜娇滴滴的鲜花插在了臭哄哄的牛粪上,结果连座次也给耽误了,不得不跟在矮丈夫后面屈居第59位。
三,长幼有序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百单八将中虽无父子,兄弟却颇多,比如宋江宋清,张横张顺,解珍解宝,穆弘穆春,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等。排座次时,每对弟兄之中,都是哥哥在前,弟弟在后,虽然有的紧紧相随,如解珍解宝,有的相隔甚远,如孙立孙新,阮氏三雄的座次也是毫无例外地从大到小,由长及幼。
这样的安排表明施耐庵同志是非常重视长幼有序这一伦理原则的,既然《水浒传》的作者主张“兄兄弟弟”,那么,他自然会支持“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因此,梁山好汉最终接受朝廷招安为皇帝服务是早已注定的结局。
四,弟子不必不如师
我们都知道,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但他的《三国演义》却比老师的《水浒传》问世早,施老师因此深感韩愈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师”是个真理,于是将其在《水浒传》中发扬光大起来。
在一百单八将中,有不少师徒关系,其中三位师傅不幸沦落到徒弟之后去了,比如:李忠排在86位,而曾为其徒弟的史进远远排在前面,位居第23位;薛永排在84位,他的徒弟候健却排在71位,李云排在97位,曾拜他为师的朱富则排在93位。不知作此安排时,施老先生是在欣喜于“青出于蓝”还是在感叹着“后生可畏”。
五,尊崇“武圣”关羽
施耐庵对于关羽是非常崇拜的,一百单八将中与关羽有关的两个人物的座次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大刀关胜是关羽的后人,武功指数与林冲旗鼓相当不相上下,但他在梁山的资历远不如后者,可是却排在了林冲之前,这完全是沾了老祖宗的光,要知道关羽在民间可是战神义神兼财神的多栖明星啊!
沾了关羽光的还有一个人——美髯公朱仝。窃以为,施耐庵在塑造朱仝雷横两个人物时,对《三国》是有所借鉴的,朱仝赤面长髯,好似关羽,雷横环眼虎须,恰如张飞,而且他二人在郓城县(就是宋江的老家)一个是马弓手,一个是步弓手,恰好是刘备坐平原时关羽张飞所担任的职位。因为外貌和已故明星关羽相似,朱仝最终得以排在武功高超功勋卓著的鲁智深和武松之前,坐了第12把金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