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势不归:谋面《西厢记》

2009-05-03 11:4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西厢记》给我带来巨大精神满足的,恰恰是张生从投考到考中状元的心路历程,而不是其中的爱情故事。

谋面《西厢记》这本书时我大约11岁左右,尽管和贾宝玉、林黛玉读西厢的年龄差不多,但我没有他们的才情,那时还没有读这本书的能力和需求。当时哥哥在军队,他回来看家路过上海时买了这本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王季思校著,竖排繁体字版。红色的封面上是一幅陈老莲绘的莺莺读帛图,是用白色的线条勾勒的,行谐的“西厢记”三个字很有特点,那个厢字上多了一点,广下面有个相字。下面一幅印章,隶书竖刻的“王实甫著”。

西厢记剧照

这个版本非常好,多年来我逛遍了北京、济南和潍坊的大小书店,从来没看到过这种集子。说他是个集子,是因为书中不仅有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还附录了唐朝元稹的《会真记》,也就是《西厢记》故事的原型;赵令时《蝶恋花鼓子词》;《摘翠百詠小春秋》以及王季思发表在《文汇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的论述《西厢记》的文章。因此本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资料价值。

我读这本书时,是在我与它初次见面的十年之后,也就是我考上大学的那一年。那时,我正处在人生的得意之时,高考分数超过录取线30多分,心情非常好,在家等录取通知书。

我得知分数的当晚,在哥哥家的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立即捧读。书中的锦词丽句刻画了我当时的心情,也引起了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张生出场的开场白似乎一下道出了我的心声和求学的经历,我立即进入到这本书的剧情中去了。

张生唱道:“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这个唱段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当时我刚从艰苦的高考复习中解放出来,那种苦读寒窗的生活刚刚结束,其中的滋味尽在张生的唱词里。有一点不同的是,此时张生还未及第,我则考上了大学,因此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恰恰是这种共鸣,让我怀着欣喜的心情读下去。读至“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势不归”,我竟有一种壮志已酬,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感觉。读到最后,看到“新状元花生满路”的句子,我的精神高到了极点。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