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时期,百家散文如《庄子》《韩非子》中大量的寓言至今看来依然引人入胜;经过魏晋笔记、唐宋传奇话本的蜕变,在明清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作品描写对象大抵不脱历史、英雄、神怪、言情等范围;直到《金瓶梅》横空出世,中国小说花园中才开始陆续绽放现实主义的花朵。
现存最早《金瓶梅》刻本,为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署“兰陵笑笑生著”,史称“词话本”;崇祯年间又出现题为《金瓶梅》的刻本,史称“崇祯本”。就文字比较,万历本显然受到此前小说撰写的影响,在行文中大量穿插曲子、韵文,有时不免令人觉得繁琐而无味;崇祯本则明显将大量与文意无关者删去,另外就部分回目作了修改。康熙年间张竹坡仿照金圣叹笔法点评《金瓶梅》,史称“张评本”;此后大行其道,逐渐取代原崇祯本,目前市面上所流行的基本上即是此本。
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为谁,至今学界没有公论,大抵只能根据“兰陵”二字推测其或为山东或为江苏人;后来又有部分学者根据作者的写作态度推测,“兰陵”乃隐喻荀子性恶论主张,未必即是作者籍贯。
《金瓶梅》的成就之处在于其细腻的写实与同情的讽刺。
提到写实,一般读者大抵不作深究;通常凡见文字中有生动对话与活泼动作,即欣然满意,诩为现实主义,而不再作更进一步追究。然而一个技巧精湛的作者,即便向壁虚构些子虚乌有的人物事件,其高明的写作手法也依然能令读者在翻看作品时得到真实感受(如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述及峨眉派奔赴北极陷空岛一折,固然全属信口开河;然而由于作者笔法精妙,娓娓道来,读者只觉如在目前,浑然不觉其虚)。
《金瓶梅》之前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英雄尺度”为写作态度,所描摹的对象,都充满了浪漫情怀,很少以现实人生为关注点;而《金瓶梅》以后,这一写实主义也没能得到长足发展,很快夭折。
《金瓶梅》凡一百回,上起政和二年,下讫建炎元年,共十六年;所述故事情节,乍看亦平淡无奇,没有造反与招安、没有降魔与证道、没有战火与封侯,甚至没有才子佳人的花前月下,而仅仅只是一个土财主的身家兴衰。以通俗小说的要求来衡量,《金瓶梅》简直没有任何能够吸引读者的地方;唯一可以引起兴趣的,似乎只有那不厌其烦描写的床笫间事——于是世人不假细详,冒然以淫书目之,遂令一部伟大作品蒙尘数百年。
在《金瓶梅》之前,由于社会风气使然,已有大量淫秽小说面世,如《效颦集》《如意君传》等,同时代则有《绣榻野史》《宜春香质》等,后世则更蔚为大观。然而以《金瓶梅》与这些公论为淫书的作品相比较,即可明显看出二者的不同:删去露骨的床笫描写之后,《金瓶梅》的故事丝毫不会受到任何损伤。
东吴弄珠客在序文中曾经提及自己的看法,认为世间读《金瓶梅》者大抵可以分为生四心:即怜悯心的菩萨、畏惧心的君子、欢喜心的小人与效法心的禽兽。而张竹坡也认为一般读者大抵只着眼于床笫描写,却忽略了其“史公笔法”的讽喻。
《金瓶梅》的故事开端源自《水浒》,然而相同内容其描写力度则明显不及后者。写实主义无法驾驭浪漫艺术,没法描写那些存在于想象中逃避现实而令人快意的情节,故而作者巧妙令西门庆逃脱武松的复仇刀锋而多活了几年,从这一刻开始《金瓶梅》自身的艺术价值才开始慢慢放出光彩。人的心理往往只注意非常事件,而《金瓶梅》通篇日常生活中的琐屑由于作者高超的写实主义笔法,令认真的读者在阅读之余不免掩卷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