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兴亡亿万心,圣人观古贵知今。
古今成败无多事,月殿花台幸一吟。
这是说明他作这些诗,虽然是在月殿花台闲暇之时偶然吟咏,目的还是提供读者观古知今,为历史的借鉴。但诗却做得不好,很有些道学气,观点也有些迂儒气,似乎比不上胡曾。今抄录二首供比较:
项籍
九垓垂定弃谋臣,一阵无功便杀身。
壮土诚知轻性命,不思辜负八千人。
颜回 陋巷箪瓢困有年,是时端木饫腥膻。
宣尼行教何形迹,不肯分甘救子渊。
第一首咏项籍垓下一败便轻生自杀,未免对不起八千子弟。第二首咏颜回,怪孔子教育门生太拘于形迹,为什么不教富有的子贡拿出钱来救济贫困多年的颜回?这样的史论,岂不很迂气?
以上唐末三家咏史诗,看来还是胡曾写的较为高明,所以还有单行本流传着,其馀二家都未见专集。但即使胡曾所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说:“其诗兴寄颇浅,格调亦卑。惟其追求兴亡,意存劝戒,大旨不悖于风人耳。”
咏史诗虽然并非开始于胡曾、汪遵,但大量结集,多至一百首的咏史专著,则是开始于晚唐的胡曾、汪遵。这就为后世文人开辟了一条著作道路。南宋诗人刘屏山作《汴京纪事诗》,专咏北宋汴都史事;清代诗人厉鹗作《南宋杂事诗》,专咏南宋史事,这一类的诗集,可以说都是晚唐三家咏史诗的苗裔。
一九八五年五月三日
(责任编辑: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