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姚合:诗十首
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及第。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又召入朝,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开成四年(公元八三九年),出为陕虢观察使。最后一任官职是秘书少监。
看这一份履历表,可知姚合的官运是按照唐代文官制度很顺利地一步一步上升的。元和十一年,宰相李逢吉知贡举。姚合与李有关系,李就帮助他成进士。元和十二年九月,李逢吉罢相。以后的历任宰相,如令狐楚、裴度、元稹、李德裕,都和姚合有诗酒交情。当时的诗人,如韩愈、刘禹锡,贾岛、顾非熊、雍陶、李馀、马戴、张籍、罗隐,李频等人,又都是他的诗友。李商隐成进士后的第一任官职是弘农尉,因为断狱事得罪了观察使孙简。孙简罢了他的官。恰好姚合来代替孙简为观察使。他知道李商隐是杰出的诗人,就让李商隐回任原官。这件事使他在官场中博得好名。他的做官,大概是恪守道家清净无为之训,既不贪赃,亦不枉法。朝廷上下,群众关系良好,象他这样的官运人缘,在唐代诗人中是少有的。
姚合的诗,在当时已极为著名。他和贾岛是亲密的诗友,孟郊死后,贾岛的名字就和姚合联系起来,称为“姚贾”。但他们二人的诗格并不一样。《唐才子传》说:“岛难吟,有清冽之风;合易作,皆平淡之气。兴趣俱到,格调少殊。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盖多历下邑,官况萧条,山县荒凉,风景凋蔽之间,最工模写也。”这段文字,前半分析姚、贾二人的诗格。贾岛苦吟,其诗清冽;姚合把笔成诗,其诗平淡。二人的诗,都有兴趣,但风格却有些不同。由此,我们应当注意到,“郊岛”这个名词,表示的是唐诗中的五言苦吟派,他们的诗都是艰涩的。“姚贾”这个名词,表示的是中唐五言诗的两种风格。以贾代表艰涩的五言诗,以姚代表平淡的五言诗。
至于说姚合的诗所工于模写的,都是风景凋蔽的荒凉山县,这显然是指他早期的诗作而言。姚合做过的外任官职,只有第一任武功主簿,可以说是在萧条的下邑。此后在富平、万年,都是首都的畿县,已不能说是下邑,再以后任金州、杭州刺史,陕虢观察使,都是太行政区的长官,更不能说是“官况萧条”了。
姚合任武功主簿,最多不过三年,但当时他的诗名,却一向被称为姚武功。这在唐人的称呼习惯上,又是不合的。为什么他升迁了官职,还是称他为姚武功呢?这是涉及到他的诗,不是称他的官职。姚合在做武功主簿时,写了许多诗,奠定了他的风格,使他出了名,于是当时人谈到诗,就提到姚武功,并不象一般习惯那样随着他的官职而改口。
姚合的诗集,据《郡斋读书志》著录有《姚少监集》十卷。但现在《全唐诗》中只有七卷。不知是否十卷为七卷之误,还是遗佚了三卷。不过现存诗集,似乎是编年的,次序和作者宦迹,大致不差,因此就不象有所亡佚。
姚合任谏议大夫时,曾选录王维、祖詠以下,至皎然、戴叔伦共二十一人的诗一百首,题为《极玄集》。其自序云:“此皆诗家射雕手也。合于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庶免后来之非。凡念一人,共百首”①。我们从这个选本,可以见到姚合论诗的标准,也是他自己作诗的规范。他以这二十一位诗人为开元、天宝以来诗人之杰出者,又从他们的诗集中挑选了一百首,认为是“极玄”的作品。这一百首诗中,只有三首是七言绝句,八首是五言绝句,其馀都是五言律诗。此外,姚合还编过一卷《诗例》,选取古人诗中的对句,解说其用意之妙,评定其体式。这部书现今已失传了,但可知是研究律诗中对句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