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那一抹艳阳洒向绿海,草叶和草梢涂抹着晕目的光辉。草香沁鼻、草色悦目、心神在陶醉!头上是广袤的蓝天,蓝得令人心颤、令人心醉、令人欲化。辽阔无边的沉静覆盖着苍苍四野,细草微吟,万籁一一沉入到草的海底。摄人魂魄的草原,辽远而开阔,满眼的草浪,一如连天的海水。迤迤逦逦地向前推进,又绵绵延延地向后排辅,波动的草色呈现着淡青、苍青、翠绿、墨绿的色泽。随着微风的摆动,变幻无穷,溢彩并且流金。
红军的长征在四川滞留的时间最长、经历的地区最广阔、面临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卓绝、付出的牺牲也最大,所有这一切,都在世称“松潘草地”今若尔盖境内得以集中体现。
据史料记载,约有一万多红军将士长眠于草地(主要分布于若尔盖县的镰刀坝、包座牧场、班佑草地及红原县的色既坝、龙日坝一带),红军走进草地时几乎濒临绝境。
人们常用“若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这句荣耀的话语,来说明若尔盖与中国革命的非凡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其丰富而厚重的含义则不仅是说悲壮的红军长征“过草地”是在若尔盖、更在于说明巴西会议使得党和红军摆脱了政治困境;包座战役打通了胜利北上的道路,高原的牦牛、青稞救援了红军“三过草地”。如果没有巴西一带(今潘州地区)成熟的农作物作保障,红军完全有可能象蒋介石断言的那样走向死亡。正因为若尔盖地区为党和红军战胜政治、军事和经济三大危机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必然地成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道上的三大主力得以重振旗鼓、同道北上的唯一起点,这就是“红军长征与若尔盖”的独特内涵,并具有了无可代替的历史意义。
红原-若尔盖大草原是藏族游牧民聚居的地方,红原藏民礼俗是长幼尊卑,事事敬神,见尊长朋友要敬献哈达。这里风光民俗独特,金碧佛教寺院依山傍水。六至九月的大草原天高气爽,日出晨曦,帐篷点点,炊烟缭绕,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牛羊漫野,牧歌悠悠,鸟翔鱼跃,牧归晚霞,风情醉人。
一方圣洁的地域,一片神奇的土地,一个质朴的民族,一幅绚丽的画卷。这就是若尔盖大草原,英雄的土地。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