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再说长江(二十八):曲水姑苏(3)

2009-08-05 11:2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王芳获得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时,昆曲已经像一支若明若暗的香火,也许一阵轻风,就会让传唱了600年的声音灰飞烟灭。当时,全国仅剩下6个专业

王芳获得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时,昆曲已经像一支若明若暗的香火,也许一阵轻风,就会让传唱了600年的声音灰飞烟灭。当时,全国仅剩下6个专业昆剧团,昆曲演员不到1000人。极度失望的王芳去一家婚纱影楼当了化妆师。一年后,对昆曲无法割舍的情感让她又回到了剧团。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首批“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苏州昆剧院排演建团后首部大戏《长生殿》中,王芳担任女主角。

在苏州人的眼里,昆曲的百转千回和园林的动静曲折原本就是一脉相承:园林是看得见的昆曲、昆曲是听得到的园林。在昆曲被评为世界遗产后,网师园里已经冷清了多年的舞台又开始曲声不断。《牡丹亭》,元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的巅峰之作,全剧表达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为爱而死,为爱而生的浪漫故事。2004年4月,台湾作家白先勇带着他和两岸三地艺术家呕心沥血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来到台湾。在台北的两轮演出,观众中有60%以上是年轻人。之后的一年时间里,青春版《牡丹亭》在两岸三地共演出了55场,观众达6万人。在南京大学的这场演出,是青春版《牡丹亭》继苏州、台湾、北京演出之后在大学巡演的第四站。大学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掌声欢呼声不断。一出《牡丹亭》,实现了白先勇“青春的昆曲、传艺年轻演员、感动年轻观众”的愿望。9岁那年,白先勇曾经看到过梅兰芳和昆曲大师俞振飞演出的“游园惊梦”,50多年后,他终于圆了自己的昆曲梦,邀请苏州昆剧院成功演出了青春版的《牡丹亭》。

白先勇(台湾作家):我看到清朝时候的戏台,会想象得到,从前拙政园的主人,他们来看戏的时候的那种风华。我想苏州园林曲径通幽的样子,跟昆曲是一套文化符号。

1993年,就在退思园所在地——古镇同里,一个占地面积100多亩、在江南堪称巨大的园林开始动工建造。只是这一次,园林的主人不再是归隐的官员,而是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苏州人陈金根,他用全部积蓄,建造起自己向往已久的家园,再现了他童年时期对苏州古典园林的深刻印象。说不清是江南古典园林精髓的缩影,还是园林文脉的集大成,静思园里有明代的楠木厅、清代的红木厅,还有比苏州留园的冠云峰还要高出几米的巨大灵壁石。在静思园里,每一块石头、每一座建筑,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故事的发现者就是园林的主人。2001年,陈金根听说有一座旧建筑要被拆掉,他马上邀请专家一起去查看,经过专家判断,那是一座明代建筑,而且是用贵重的楠木搭建起的厅堂。虽然历经几百年风吹雨打,整座建筑已经摇摇欲坠、即将倒塌,但楠木的主体支撑部分基本完好。陈金根把整座厅堂买了回来,经过重新搭建维修后,一座明代楠木厅堂的原貌在静思园里重现。而楠木厅,只是静思园20多座古建筑中的一座。除了古建筑群,园主最得意的收藏就是园子里的老桥了,静思园的水面面积有20多亩,100多座老桥搭建在流水之上,成为园林的灵魂。当年苏州古典园林的主人,在他们的园子里,观荷花水影,听曲声袅袅,如今,苏州新的最大园林的主人,打开园门,让人们共同分享他的园林梦。26年后,陈金根夫妇又在园林里拍了一张照片,那是在他自己家的园林。

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块石刻城市地图与现代城市卫星遥感图相对照,人们惊奇地发现,700多年过去,这座古城的总体格局居然没有改变,只是当时的那个城市叫作平江,现在叫作苏州。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