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苏州园林】吴门烟雨化园林(2)

2009-08-06 10:4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苏州的石湖曾经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久居之处。范成大归隐之后,曾在这里建造园林,遍造花木,称石湖别墅。由于年久日深,别墅早已无存,但后人为了

苏州的石湖曾经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久居之处。范成大归隐之后,曾在这里建造园林,遍造花木,称石湖别墅。由于年久日深,别墅早已无存,但后人为了纪念范成大,在别墅的原址修筑了一座祠堂,并将范成大手书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刻成石碑,立于两壁,成为石湖一胜。

如果说作品是生活的拓片,那么,这些拓片则是含意悠长的。它恰象诗人出于对家乡无限眷恋,才在那乌黑的青丝之中渐渐生出的根根白发。正因为置身于吴门烟水,诗人的灵感之舟才划入了中国诗歌的河流。

宋代的另一位诗人苏舜钦留给我们的则不是拓片,而是一组立体的诗画,这便是苏州现存的年代最早的园林——沧浪亭。现在地沧浪亭虽已不是最初的面目,但形制照样是依旧的。沧浪亭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不象别的园林那样,在有限的范围内又挖池又堆山,而是利用本来的地貌,因景写意,以水环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是《楚辞•渔夫》中的渔翁吟唱过的著名句子。它的本意是愤世嫉俗的抒怀咏志,但到后来那独钓寒江的渔夫,那孤舟闲泊的笠翁,竟成了中国官场文人们归隐山林之后的一种代称。网师,也就是撒网的渔翁啊。

很多学者都提出,苏州有一个隐逸文化市场,就是说苏州人状元多、才子多,但是政治上有特别大贡献的人倒不是太多。苏州文人不想做官。隐居,不是隐居在深山里,而是隐居在艺术里,追慕的是陶渊明的、嵇康的、阮籍的这一类人的魏晋风度,把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物化成一个精神绿洲,通过物质建构,把他自己的内心的审美理想、人格价值、宇宙观等等包容在里面。中国古典园林有主题,是从晚唐开始的,有主题跟没主题是不一样的。主题园的园名,就代表了中心思想。像沧浪亭,用的就是《楚辞•渔夫》里的沧浪之歌。苏舜钦因为是被贬了,而且是无罪被贬。屈原在流放的时候碰到过一个渔夫,唱了这首沧浪歌,劝他随世沉浮。沧浪、渔夫作为符号意义,是没有别的概念可以替代的,这文化符号就是代表“隐逸”的。

晋代的陶渊明作为中国文人的隐逸之宗,他所居住的环境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而苏州园林主人的住所,墙外虽没有今天这般嘈杂,但毕竟还是市井街衢。因此,除了沧浪亭那样的园林,对外部是含露相宜之外,多数的园林主人,还是用高墙把自己封闭起来。大隐隐于市,中隐隐于野,小隐隐于朝。苏州园林的主人选中的正是前者。

唐宋以降,明清的富贵权要和发达了的文人名士,将先秦时代哲人们对生命本义的发现,转化为享受生命的实践,并作到了生活地域、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高度融合。就其本质而言,园林是下野的、有钱的、有文化的人物,与下层的、没钱的、有才智的工匠所共同合作的结晶。绵绵吴中大地,恰恰以物阜丰富、以草木华滋、以文风顶盛、以艺匠技巧,为培植苏州园林/这株华夏文明里的富贵风雅之花,提供了温温润润的良田沃土。

苏州博物馆举办过许多次展览,但有一次,因为那些馆藏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特别具有苏州的特点,所以,也就给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便是清代状元书扇展。

状元,是封建科举制度进士科的第一名,其身份可想而知。而苏州博物馆所藏的状元书扇,其作者竟占了清代状元的三分之二。

江苏文化发达,文人荟萃,清代一百一十二位状元当中,江苏就占了四十九位,而苏州的状元又占了江苏的一半,共二十四名。难怪有人说,苏州是一座状元城。

这所老宅,便是常熟城里翁同和的故居。翁同和考区状元之后,曾做过同治、光绪两代皇帝的老师,有过相国式的地位。戊戌变法时,曾举荐过康有为等人,在维新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

不仅苏州城保留着一些直接与状元有关的遗址,而且还流传着四对祖孙或是叔侄先后都曾考取状元的佳话。翁同和和他的侄子翁增源,以及以书法著称的陆润庠和其曾祖陆肯堂,就是其中的两对。苏州的状元如此之众,而获取进士级功名的苏州读书人那就更多了。

在封建社会当中,考中状元,又称蟾宫折桂。取得了一定的功名,也就获取了一定的官职与权力,同时也就有了获取钱财的机会,或可称为仕途经济。廉洁的,俸禄不薄;贪婪地,敛财有方。对前者,人们常常以两袖清风来赞美;对后者,又往往形容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历经了仕途风雨,经过了宦海沉浮,那些已感到身心疲惫的状元们、进士们,这才想到了要顺着回家的道路,去做泽畔渔翁,去领受清风明月了。人生道长,路途漫漫,却往往走不出简单的轮。

不过这种轮回却往往不是一般的重复。去时,是满船诗书;归来,是一车银两。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那只是饮馔精良的园林主人,在雅集酬唱之时所发的诗兴而已,只是左右不说一个“钱”字。对于这些,历史老人似乎对其并不苛刻,因为这些人物,毕竟给后代留下了众多的苏州古典园林这一批精美绝伦的财富。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