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亚尔果勒村,维吾尔族的历史变迁、生产劳动、民居建筑、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慢慢映入眼帘,闯入脑海。
维吾尔古村
这与其说是一个村落,不如说是一个维族历史博物馆。博物院式的村落,处处充满着维吾尔族的浓郁的风土人情。它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河故城互为毗邻,相距不足1公里,占地2万余平方米,是维吾尔族传统民族风情和交河故城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的浓缩。
夏季的吐鲁番,天气的炎热自然不用说了,但是古村绿树成荫,清凉宜人,还散发着那古朴的气息,顿时让人心静了下来。
民居
村中的民居是用生黄土砖坯建造的,墙皮也是用黄泥抹的。建筑多是院落式的,走进一处院子观看。房屋呈正方形,前廊较深,庭院中栽种着花卉、葡萄,打扫得十分干净。还有专门用来晾晒葡萄干的晾房。这里几乎家家都有晾房。晾房一般建在向阳通风的开阔地或是及开阔地,或是自家的房顶上,用土坯砖块垒成,周围的四面墙全是方形的通风孔,葡萄一串串的悬挂在晾房内。四面的通风孔可以让四周的热气对流,避免阳光直射葡萄,这样,大概三四十天就可以制成色泽纯正、颗粒饱满、柔软香甜的葡萄干了。
维吾尔族的交通工具
室内的民俗陈列馆,馆内的各种模型惟妙惟肖,展示了维吾尔族的风土民情。有牵驼的、采摘葡萄的、有甩开胳膊拉面的;有民族传统工艺,也有各种风俗的重现……
吐鲁番历史悠久的葡萄
维吾尔族是个好客的民族,但是他们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责任编辑:长乐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