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青海】青海湖:陆心之海(2)

2010-06-01 15:18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井石
传说固然美丽,但我们知道,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她的形成,是距今4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喜
传说固然美丽,但我们知道,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她的形成,是距今4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喜马拉雅海上升为陆地的结果。地质学研究的成果表明,青海湖原为外泄湖,周围百川之水尽汇湖中,湖水又从东面外泄注入古黄河。后来,因地壳断裂形成的造山运动的继续作用,湖东地势渐渐隆起,造就出日月山,使湖水的出口被山脉所阻隔,东向河水倒淌向西,青海湖便成为只进不出的大湖。现今日月山西的倒淌河便是这段地壳变迁史留下的痕迹。
 
青海湖:陆心之海
高原狂劲的风把藏民抛起的风马旗吹进湖里,附着在风马旗上的祝福,也随即被圣湖吸纳了。青海湖湖畔经常有虔诚的佛教信徒徒步转湖,周长300多公里的青海湖如果用磕等身长头的方式绕湖一圈需要100多天。 摄影/任建军
 
青海湖湖面海拔为3260米,总面积4340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蓄水量达778亿立方米。她的四面被群山所包围,北为大通山,南为青海南山,西为橡皮山,东面则是举世闻名的日月山,倒淌河水由东向西,注入青海湖。
 
在没到过青海湖的人的想象中,青海湖是蓝色的。但是,只要你走近青海湖,你就会发现,青海湖绝非是单色的,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里,青海湖的颜色或青或蓝,或绿或灰,或赤橙黄绿青蓝紫,多彩的颜色同时出现在浩渺的烟波、荡漾的碧水中,会让你理解为什么汉代时又将青海湖称“仙海”,发出“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感慨。
 
和青海湖相映成趣的,是湖中小岛海心山。它距南岸约30多公里,全岛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0.8公里,面积为1平方公里,山顶高出湖面数十米,海风如刀,将岛上岩石削割得瘦骨嶙峋,状如宝塔。海心山也称龙驹岛,传说,古时候,到冬天青海湖湖面结冰的时候,将母马赶到海心山,母马就会怀上“龙种”,产下的马矫健俊美,称为“龙驹”。实际上,青海湖环湖地区因冬春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是辽阔而丰美的天然牧场。青海湖一带所产的“秦马”因雄壮和善驰,在战国时代就很出名,隋时,人们用这里产的土种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青海骢”。此种马神骏善驰,为军中良驹。唐时在日月山开“茶马互市”以茶易马,这些用茶叶从牧民手中换来的马,就是用来充军征战的。
 
青海湖:陆心之海
青海湖畔的油菜花要到7、8月间才进入盛开的时节,青海湖在展示她最亮丽的风景时也是如此恢宏大气!然而此时青海湖的候鸟们却跃跃欲试,准备南飞了。场景是要在3至5月时才能见到的,候鸟们来湖畔或湖中的小岛上越冬和繁殖,给寂静的青海湖增添了无限生机
 
唐天宝年间,名将哥舒翰夜屠石堡城,攻破吐蕃后,占领环湖地区,并在海心山上筑过一座“神威城”。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此城已了无踪影。但是,因海心山四周环水,远离尘世,美若佛界,早从汉代起,就有信徒在上面建庙修神,他们于冬季湖面结冰时带了口粮进海心山,面壁颂佛,整年不出。此俗延续至今,仍有僧人在海心山上礼佛诵经,期望修成正果。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