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苏州园林艺圃】城市山林(2)

2010-07-16 10:4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柯继承
园布局非常简洁明了,从北向南为建筑;水池山林,为苏州园林最基本的布局手法。西南角布置数座小庭园以为辅景,似有通幽之感。造园者根据小园的特
园布局非常简洁明了,从北向南为建筑;水池——山林,为苏州园林最基本的布局手法。西南角布置数座小庭园以为辅景,似有通幽之感。造园者根据小园的特点,不求面面俱到,舍去一切繁杂琐碎的因素,尽心顷力于营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虚凌的园林艺术景观,以取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此园的住宅部分不似其它园林以围墙来分隔,而是直接临水,与园林相交融。临水的水阁为住宅的一部分,在此可将全国景致尽收限底,是全园最佳的观景点。水阁与两侧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线,岸线平直开阔,略显单调,但有利于从建筑内部毫无遮隔地感受对面的天然画境,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苏州园林艺圃】城市山林
袁氏时的艺圃,水池广达二亩余,后来池不足二亩,所缩的就是后来建于水面上的延光阁。有人以为这座建筑置于此,使水岸形成一条长长的平直线,是园中景物处理之败笔。大水池南是假山,其主体以土堆成,但临池的一边却用湖石叠成,山岩嶙峋,还有突出于池面的危径石矶。山上林木葱郁,自延光阁远望,显得层林茂密,将池上碧波反衬得恬淡雅致。相传当此园为文氏药圃时,山上有五狮峰;姜氏主园时临水有十几座石峰,山上有垂云峰。如今假山形状尚存当年之格调。   
 
艺圃的度香桥,不但造型古雅,更主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琴瑟和谐。它线条简练,像煞明式家具的局部―――有罗锅枨之美。走在度香桥上,好似围住陈梦家夫人赵萝蕤先生收藏的明代黄花梨无束腰罗锅枨加卡子花的方桌。如果是半桌就更象形了。岂止是象形,简直为传神。一般的桥都是凌驾水面,度香桥却仿佛是水面上桥的影子似的。据说度香桥原先的位置并不在这里,是重修时候的调整―――果真如此的话,这调整见水平。清朝的文人汪琬在《艺圃十咏》里咏了“度香桥”:
 
红栏与白版,掩映沧波上。两岸柳荫多,中流荷气爽。村居水之南,屣步每独往。
 
从汪琬的诗里,可以看到,以前的度香桥上是装有红色木栏的。如果重修的时候照搬,就吃力不讨好了,因为两岸柳荫中流荷气的周围环境已不存在,红栏再出现的话,就显得刺眼,本来是素面朝天清水芙蓉,临出门了偏偏要把眉毛画一画。园林里的桥是人脸上的眉毛。
 
【苏州园林艺圃】城市山林
畅谷书堂在延光阁东侧,此名沿用姜氏园时旧名。当时书堂是姜安节讲学的地方,坐东朝西,是以上古神话中日出之处为名。书堂朝南,大部分临池,西北缺一角,有天井,用来采光。书堂南有小方亭:乳鱼亭,为明代原物,属古董了。亭内梁枋上还有彩绘,也是明代原作。亭名中的“乳”,表示饲养的意思。乳鱼亭南是个水湾,水湾深入山麓乱石中。水湾上有拱形虹桥。站在桥上左右眺望,东岸上倚园墙而筑的小室叫思嗜轩。姜氏时的思嗜轩原来是在园的西南隅,由于姜是山东人,在那里种了几株山东特产的枣树,后其子安节遂在枣树旁筑一小轩,以“思嗜”表示对父亲的怀念。
 
艺圃是经过几代人的营建,才成为著名园林的,它有别于其它苏州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园主都是讲气节、有学问的名人。对艺圃有“开山之功”的是明代辛丑年(1541)进士、学宪(相当于今省教委副主任)袁祖庚。袁氏雅洁自好,见官场腐败,强仕之年(40岁)就弃官归隐,还放下斯文,公然经营为主流社会所不齿的“田业”,在当时“吴中士大夫往往不乐居此”的地方,草创了艺圃(当时名“醉颖堂”)。那种惊世骇俗的叛逆精神,深受后人敬仰。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