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位于县城北三公里的龙泉村外,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始建于元代,前后历时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模宏阔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它是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珍藏着丰富的道教艺术遗物。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来到山西,自然不能放过去永乐宫欣赏元代壁画的机会。
远远地,通过长长的宽阔的甬路,宏阔的殿宇显露眼前。拾级踏过山门,缓步漫揽,流连惊叹之间,已经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价值连城的永乐壁画,天人合一的道法典髓,徐徐展开。碧湖、拱桥,石幢、石马,无语无声,静默在一片微妙玄通的大化自然之中。甬道宽阔,两侧松柏森森,绿意深沉,三清殿在树木高大的绿荫遮蔽下伸出齐整的琉璃翘檐,庄严肃穆。殿顶两端,两条翠色鸱吻傲然跃跃,仿佛翘首问天:大道煌煌,道亦何为?
满布在四座大殿的壁画,是永乐宫的精髓。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浑厚古雅,精美绝伦。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独特风格,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绘画艺术的瑰宝之一。
推开三清殿滞重的木门,一踏进殿内,眼前漆黑一片,进殿后好一会,才适应了殿内的微弱的光线。只见三清殿内的西、北、东三壁上,绘满了4公尺多高的神仙群像,三壁的画面连成一气,表现的是同一个时空。这幅题为《朝元图》的大型壁画,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虎两神为前导,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簇拥了雷公、电母、各方星宿神及龙、蛇、猴等多位神君,还有武将、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气氛神圣、庄严。
斜斜的阳光抢先涌了进来,环目四壁,《朝元图》的浩大画卷轰然铺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及290位人神,酣畅云集,情态万方。盛唐“吴带当风”的风韵,流畅的线条和绚丽的重彩,绘成一组朝圣的洪流。帝王的崇圣之表,仙道的修真之颜,儒贤的高识之风,逸者的遁世之节,武士的英烈之貌,玉女的端严之态,神鬼的威慑之状,使得这座道家殿堂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呼之欲出。无需说教,只是熏染,不禁让人生发“在我上者,群星森森;在我心者,义命岩岩”的感叹。皇天、后土被衮执圭,领受众神朝圣。雍容沉静的面庞后悬衬着一轮柔和的圣光,慈晖普照,穿越历史的风烟,散发出和光同尘般的大吉祥来……
这一铺《朝元图》,不仅反映了道教神祇的完整体系,而近三百身群像,男女老少,壮弱肥瘦,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在多样中取得和谐;壁画色彩精丽而沉着,线条劲健而富有气势;各各不同的虚构神仙,经过艺术家的精心构思,实际上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世间形象。帝王的崇圣之表,仙道的修真度世之颜,儒贤的高识之风,隐逸的遁世之节,武士的英烈之貌,玉女的端严之态,神鬼的威慑之状,各各不同。曲折地显示了现实中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气质、不同情思的各种人物。天篷元帅、天猷副元帅以及二十八宿、四曜等一些组合了人、兽两种生物特征的形象,使人感到惊讶,而又觉得似曾相识。利用禽兽的某些生理特征增强了人的性格化,也就是画家利用所了解的兽的特征,来突出了人物的特性。兽的人格化丰富了艺术的塑造手段。画家在《朝元图》上塑造了近三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而每一个形象都是那样引人,那样富有情味。像是一部历史人物图像的总汇,值得反复探索和寻味。
永乐宫的安静与庄严总会使人感觉到宗教的神秘力量。这也许就是永乐宫的特色。在永乐宫前,禁不住频频回首。上善若水,所谓道,在天、在地、在人?在每个人的心中?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