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古镇,地名“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名之。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安仁被称为“千年第一镇”,其老公馆群落以及建筑的独具特色,堪称中国第一。每个公馆的背后都有神秘在暗暗滋长,古镇的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安仁不大,安安静静坐落在成都大邑县城东南。高高矗立的牌坊,青砖黛瓦的屋脊,凹凸不平的石径,延伸出幽深曲折的狭长小巷。眼前表象的种种都在向我展示着这川西平原上,一方土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沧桑。炊烟袅袅,老镇上有汽车的鸣笛,在一阵轻风薄雾中,这个有着“千年第一镇”称誉的古镇,渐渐显出了轮廓。
走进安仁,它的幽静与从容,总是让人觉得也许她真的该属于浙江或江苏,才更符合她的气质。据当地人讲,小镇原先十分繁华热闹,是方圆几十里惟一的集镇,每逢赶集,便商贾云集。古镇虽然不大,但在民国初年却有当铺、茶楼、酒肆,是大邑东南重镇,古镇的居民平时务农经商、闲时饮茶聊天,生活清静而悠闲。
在安仁老街上悠闲游走,觉得安静得有些苍凉。路两旁古老房子上的精细木雕,古街上林立的公馆建筑,依然让人们唤起对当年鼎盛年代的怀想。顺着蜿蜒小河,穿过青青垂柳林,踏着青石小径,走上小木桥凭栏远眺,躺在河边青幽的草地上,享受秋阳的煦暖。“一曲清流绕古镇,千竿翠竹隐新村”,安仁古镇农民新村旁流淌着清清的河水,岸边绿草茵茵,翠竹挺拔,上书“古镇新村”、“仁者安仁”的嶙峋怪石引人注目。小路两边都是砖木结构的老屋,斑驳的墙,褪了色的门窗,显示着小镇的沧桑历史。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条更窄更深的弄堂,向纵深处延伸。探头望去,幽幽的小巷里没有一个行人,安静得有点神秘,神秘得让你对它充满了无限的想象。
树人街是有名的“官街”,短短一条街上竟聚集了包括刘元瑄公馆在内的8座公馆。街道两边,树下坐着纳凉和闲谈的三三两两的老者,见证了这个小镇经历的风雨。他们额头的皱纹是小镇岁月年轮的写照,他们不时地用爽朗的声音,给你讲述曾经发生在小镇上的一些奇闻轶事。淳朴的居民,安然享受历史留给他们的一切,理所当然而又自然而然。行走在街道上,忽然会看到某个深掩着大门的神秘院落,那就是零星隐藏在街道上的公馆。单从大门精美的石刻和厚重的木门,就能感觉到里面的主人曾经是何等的尊贵。当然,他们已经远去,消失在历史的星河里。
裕民街旁掩映着一座深深庭院——刘家花园,刘家花园位于古镇中心最繁华的地段,记录着安仁的百年商业传奇。花园外,巍然耸立的万成堰纪念碑高达十余米,气派威严。碑体四周镶嵌着“辛未夏开渠乍堰纪念碑”碑文。站在花园门前的回廊前凭栏眺望,长长的青藤挂满班驳的砖墙,红红的花朵默默绽放在绿丛中,余香袅袅地惹人闭目遐想。
古镇的宁静是十分让人心醉的。在刘氏家族兴建的宅院、商街、学校、茶楼里,一群人或居、或商、或闲逛、或茶饮、或吟读。他们的身边、脚下,凝眸处、落座地,到处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雕梁画栋,青砖重瓦,每座公馆、每座建筑的背后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历史不可言说的神秘。关于安仁,有太多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遐想。公馆,远不止是一幢建筑,或特定时代的一幢建筑,它是一种宏阔的生活文化和气度,是一些人心目中神秘而尊贵的生活的象征。如今,绚烂的时代色彩与繁荣的经济发展更增添了新公馆生活时尚又怀旧的魅力。
清晨的安仁古镇,别有一番味道,没有城市的各种纷扰。行走在街道上,忽然会看到某个深掩着大门的神秘院落,那就是零星隐藏在街道上的公馆。单从大门精美的石刻和厚重的木门,就能感觉到里面的主人曾经是何等的尊贵。当然,他们已经远去,消失在历史的星河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是平凡而不张扬的。他们彼此和谐相处,似乎从来就不明白什么叫“心眼”,那种朴素的民风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