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作为深圳的古镇,最有名的就是传统的客家文化,古墟、客家堂屋和炮楼都是对历史无言的见证。
在这些镇村纵横交错的阡陌尽头,在绿色旧村庄的农舍怀抱里,仍然耸立着一座又一座令人魂牵梦萦的老旧的四角楼。那就是深圳的“古堡”,当地人叫做“炮楼”。古炮楼尽管白色外墙表面已经斑驳,内部设施已经残旧,但它们却像一个个高大沉稳的年迈老人,默默地述说着深圳客家人的历史辉煌和人世沧桑。
深圳成为现代化城市之前的漫长历史,如今已经被人淡忘,一个在深圳生活了20年的“老深圳人”,在得知这座城市还有550座古代炮楼的时候,一脸惊讶。作为现代都市的历史面孔,深圳炮楼也在荒废中同时被遗忘了。
站在观澜河西岸的高楼上往观澜老街看去,在密密麻麻的老瓦房中间耸立着六座老炮楼,这些老炮楼四个墙面从上到下留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孔,这些孔就是枪眼,穿过观澜的几条繁华的街道,首先进入视线的是成昌楼,制作碉楼位于观澜老街的进口,曾经是观澜古城的第一防务。
250多年以前,观澜墟在宝安、平湖及东莞声名远扬,但是却经常有土匪来到这里抢劫,当时观澜有一户姓陈的大户人家,他们修建了成昌楼来抵御和防范土匪的抢劫,在这之后,有钱人建房,最先建的就是能攻能守的炮楼。
踩着生出青苔的石板小径,游走在老街,两边的一爿爿铺面铁锁紧扣,绣迹斑斑,人迹寥寥,与观澜古墟资料记载所称的“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三教九流、不绝于市”大相径庭。
这些垂暮的炮楼,是上代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总有一天会被时代的潮水冲倒,在我们的视线中消隐。但是炮楼下面永远延续着客家人的风俗,发扬着他们重道德、重礼仪和勤劳勇敢的品质。
每一座炮楼珍藏着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也会永久流传。
走进每座炮楼,有心人都能找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些年代久远的炮楼,尽管白色的外墙已经色彩斑驳,里面的各种设施也已残旧不堪,但它们却仍然耸立不倒,似乎在向世人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深圳客家人的辉煌历史。
观澜的炮楼早期主要用作防御和震慑土匪和盗贼,因此楼体的构造很简单,防卫功能极强,装饰简朴,整座炮楼不设窗只开有枪眼,而发展到了后期,炮楼的功能逐渐演变成显示主人的财富和地位,这种炮楼的功能以防御和居住相结合,炮楼楼层较高,每层开有窗户,楼顶有装饰性图案。当时能建造如此辉煌高大的炮楼的,都是有钱有权势的人物,许多客家杰出人物也都把建造炮楼作为奋斗目标之一。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