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四川柳江古镇】垂柳水边摆,一镇江旁立

2009-08-21 14:4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柳江镇位于四川洪雅县,四周青山环抱,犹如泼墨山水。

柳江镇位于四川洪雅县,地处通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途中,四周青山环抱,天气晴朗时还可远眺峨嵋群峰。解放前,这里是几家大户人家的统辖之地,每户人家都有特别之处,当地人还给他们取了好记的名字,叫起来古色古香,看起来却又犹如泼墨山水。几家大户构成了柳江镇的基础,这些单体的豪宅与秀美的山水几近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加上临水而建的街市。于是这一方青山碧水中,在灰灰的石瓦、长长的柳丝拂映遮掩下的古镇,就于艳阳之中,成为了一副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

柳江古镇建于南宋,与现代建筑一水之隔的是明清时代的建筑。一座座古朴的木板房吊脚楼依着根枝盘错的黄葛古树,木板房半边街的尽头,连接着一条石板长街,不着一字,尽现街道的沧桑古朴。

柳江镇依傍的河流不叫柳江,而是花溪河与杨村河。两条河汇集于柳江镇,在合流处形成一个河中小岛。岛上绿树掩映处隐隐有民居,颇有诗情画意。据说小岛早年被一画家买下定居,让人不由赞叹这位画家的眼力。

柳江古镇的建筑,在外观造型上均有独特的创意,各不相同。但它们皆变化有致,一字排开后,并不冲突,且立体效果也相当明显。各家庭院内设计,都做到杂而不乱,有些房屋内庭狭窄,却强求对称,因此在里面做了许多“假过场”。大门从中把宅院分为两部分,左为住宅,右为书房,院内看似对称,实际右边的房间开间较小。但由于其处于靠河临岸的一边,因此光线较左边明亮,适合观景或读书习文,左边的房间开间较大,适合主人居住,而正屋是象征性的一坡屋面,空间狭小不堪大用,只能设做祖堂,供奉香火、祖宗牌位等。这种设计增加了天井的采光面,使四合院中光线充足又宁静和谐。

最为突出的构造是这一段古建筑面朝河面,河面与路仅有一二米的高度,房屋全支在河边,河岸上高达数丈的黄桷树与麻柳树相互交织,错落有致地覆盖了房屋、道路和河岸,古石板路长满青苔。遍布河边的鹅卵石,光滑圆润。闲暇时分,古镇人三五成群或独沐清风,有的或躺或坐在石板上、河畔石边,忘乎所以地陶醉在大自然中,勾画出一幅小镇民俗图来。覆盖在柳江的大树荫下的房屋是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传统景观,相得益彰。

柳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被人赞誉为“文风扑面而儒雅”。据史载,这里历代人口不多却人才辈出。在明代出过父子进士张鹏、张可述,抗击张献忠部滥杀的义士余飞;清代出过著名的诗人袁文藻、书法家张带江、贵州巡抚曾壁光;近代更有留法学者杨茂修,抗日远征军将士、国民党中将柳惠溱。柳江这方水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清代有柳、姜两姓族人合修建了一条石板长街而更名为“柳姜场”,后更名为柳江镇。镇上有曾、张、杨、何姓家族在清代很有名气,民间流传着“曾家的房子,张家的丫头子,杨家的顶子,何家的谷子”的说法,是说曾家的房子气派,张家的丫头漂亮,杨家的官做得大,何家的粮食多。如今这几个家族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散,只有河边的曾家大院,面观峨嵋群峰,清秀古朴不失当年之气派,不负“半潭秋水一房山”的美誉。

柳江的老街距曾家大院不过数十米。穿过狭窄的胡同,一个整洁古朴的小镇便出现了。木门、木窗、青瓦以及瓦上不经意长出的几丝绿色,与钢筋水泥群碉式的大都市相比,多了几分诗意。

去一个地方,不用多问,就看当地人的眼神便略知大概此地的富足或者安闲。老街上的住户很少了,他们用自然而闲适的目光注视着外来者。纳鞋底的妇女,打川牌的汉子,在家休息的学子,路上自由奔跑的狗,这就是小镇的全部。惟一稍显嘈杂的声音便是外来客人的脚步声和赞美声了。

柳江没有丽江的烟雨缥缈和秀丽, 但柳江古镇也有许多的独特迷人之处。清澈的江水两岸,上百年的古榕树森森,苍翠挺拨。榕树,在本地又通称黄桷树,许多城镇都能见到,但长势这么好,这么密集的也是不多的。就在这密集的浓郁丛里,沿江两岸的木制吊脚楼林立,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跨进吊脚楼,是不大的院落和一间间小巧的房屋。房屋与房屋相接,上下以木梯相通,有主房耳房,广敞间,回廊,可谓曲径通幽,神出鬼没。

这些民居的大门在老街上,进得大门,便觉凉爽怡人,透过天井洒下来的光线,呈现在眼前的是黄褐色的木板墙以及那些随意栽种的普通花木。那些天井、石板地、木墙和石质水缸都透出非常古老的光,在眼前跳动飞舞。要不是家家户户通了水电,生活有了一些现代气息,还疑是到了从前的岁月。走到尽头,推开窗便见到那条不知道名字的小河和满目苍翠的大榕树以及含黛的远山。青灰、赭、翠绿、青绿是这里的主色调。本来有些灼人的阳光,透过满眼的枝叶之后,便化作了温婉可人的有着动人色彩的光斑,星星点点,在带着几许沧桑的老房子和青石板上弹出一些节奏。

这些临河而建的吊脚楼,卵石垒砌而成的屋基,大小不同的青灰色石头布满青苔,布满了许多沧桑、动人的故事,只是它不能言说,不能讲述古镇的过去。

沿着河床中间的跳磴——就是石墩过河。跳磴呈八卦曲线排列,每个跳磴约半个平方米,稳扎在水底,水流从规则的跳磴之间穿过,流下舒缓的河床,像一个个微型的小水坝,整齐划一地奔流,尽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但简洁明快的线条不改花溪河清秀本色。人踩着跳磴过河,迂回行走在曲线上,正应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教义,也应了人生经历的起伏曲折。站在河心远望,以跳磴为界,一面是满池静雅、山色清幽、水天相接,一面是水流湍急、奔流不息。

苏轼曾在仕途失意之时有词云:“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也许,“一张琴,一壶酒”可以轻易觅得,但哪里去寻“一溪云”?须得溪流缓慢,清透见底,山色明朗,碧空纯净,晴云朵朵,水天相接,倒映满溪的幽幽绿树青山、变换无穷的云朵和河边洗衣的勤劳村姑。“一溪云”代表静谧、雅致、闲适、脱俗、旷达、无欲无求、豁达开阔,代表“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境。柳江古镇“一溪云”的花溪河水,似乎正是这样的心灵驿站!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