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福建鳌峰书院】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之首

2009-10-15 14:0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鳌峰书院,因有郑光策、陈寿祺等人的建设而培养了像林则徐、梁章鉅等爱国爱民人士。我们在记住他们同时,更不要忘了培养他们的鳌峰书院。

鳌峰书院旧址在今鳌峰坊,鳌峰书院创办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创办人是福建巡抚、著名理学家张伯行。被誉为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之首。

提起福州的鳌峰书院,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地处鳌峰坊的那所著名的清代高等学府遗址。但是,在鳌峰书院的历史源流中,清代的书院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在它的前头,还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南宋著名理学家黄榦讲学的鳌峰精舍,地点也在福州于山之麓。这是福州历代以“鳌峰”命名的书院中,第一所真正意义上广招弟子、从事理学教育的书院。嘉定九年十一月,黄榦从汉阳知军卸任归来,因求学之士甚多,家居狭窄,曾借于山法云寺僧舍三间作学舍,在此讲学,门人弟子毕集。嘉定十二年正月十五,黄榦将书舍命名为“鳌峰精舍”,中堂并曰“云谷”,以示毋忘朱文公之训,并于当日授学讲课。黄榦逝世后,其弟子杨复、陈宓、赵师恕与其子黄辂等在此祭祀先生。众人商议,建一所书院以纪念恩师,本欲将此精舍加以扩建,但考虑到儒释终难共处,于是择地在鳌峰之麓、先生平日读书讲学之处兴建,诸生纷纷捐金。其建筑模式,大体模仿朱熹武夷、白鹿两所书院的规制。

康熙帝统一台湾后,急欲使福建社会早日复苏;同时他推崇朱子理学,也欲使朱子理学的故乡早日恢复“海滨邹鲁”的景象,于是派了个癖好读书的理学家来担任福建巡抚。张伯行治闽,最显要的政绩就是创办鳌峰书院。鳌峰书院的目的,是要聚众讲学、昌明学术。该书院创办后,康熙帝亲自为它题写“三山养秀”匾额,还御赐藏书和库银。雍正十一年诏令全国普设书院,并且要求每省在省会确立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重点书院,由中央财政予以补贴,鳌峰书院便顺理成章地担当了这一角色。此后一直到19世纪末整个旧教育体系崩溃,鳌峰书院执福建学术文化牛耳近200年,对福建知识界乃至世俗人心,产生了悠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鳌峰书院从存续约两个世纪。在这期间,它吸收了福建省最优秀的学子,接受最严格、正统的教育,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鳌峰书院共考取进士163人,举人700多人。这些人当中,“上者醇茂敏达出为公卿,次亦化其乡人。”其中有著名理学家蔡世远、雷鋐、孟超然、郑光策等;有最早撰写《郑成功传》,留下大量郑成功收复台湾珍贵资料的郑亦邹;有提出非凡见解,对清朝治理、开发台湾产生重大影响的蓝鼎元;有精于刑律、铁面无私的包拯式传奇人物陈若霖;有大学问家陈寿祺和“政事文章,经史著述,卓然当代伟人”的梁章钜;有伟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为官清廉、曾国藩的导师廖鸿荃;有“天才奇逸”、与龚自珍齐名的诗人张际亮。他们都是鳌峰书院各个时期的高才生。

鳌峰书院注重人格培养,倡导学、行并重和“经世致用”的学风,给张际亮品格养成和他的诗词写作也影响致深。鳌峰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倡导“端品行、务笃实、尚力行、广博采、求实用”的学风。这种学风到了陈寿祺掌教时期,更加发扬光大。陈寿祺把培养实学人才作为育人目标,他特意制定了《鳌峰崇正讲堂规约八则》,还开创经济书籍一门,让学生潜心研读,以期开阔眼界,掌握致用之学。他要求学子们成为“处可立言以传世,出可辅政而佐时”的经世致用之才。张际亮正是这样的人,他胸怀磊落,才情横溢,虽然一生疲于奔波,才华始终没有在政治上发挥,但他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其心未尝一日忘天下”,“其情未尝一日忤天下”。

林则徐是嘉庆三年进鳌峰书院的,他在鳌峰书院前后七年,14岁进书院,20岁中举人。林则徐进鳌峰书院的时间虽然比张际亮早二十来年,但林则徐离开鳌峰书院后,始终与鳌峰书院有联系,他和陈寿祺经常有书信往来,林则徐经常将自己的施政措施和为难问题向陈寿祺陈述。张际亮在鳌峰书院时就认识了林则徐,两个人志趣相投,后来结为好友。两人经常一起游鼓山,遂成生死之交。他们都喜欢诗赋,在书院时一起学习,经常结伴出游,交流诗作,互相切磋,对张际亮诗风的形成和艺术造诣的加深具有潜移默化的帮助。

近代以后,福州人较早接触并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出现了不少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福建的教育体系,也较顺利地实现从旧教育到新式学堂的转换。鳌峰书院“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磨砺知识界智性在先,使近代先进文化在福建的传播少了许多观念性的障碍,是个重要的基础。

可惜的是,宣统元年(1911年)辛亥光复时学堂毁于火,惟余一座假山。还好,如今福州政府已经在筹备书院修复的相关计划,完整地保留旧址地盘。现书院大门内左侧有一座假山,山上一座六角鳌峰亭,亭边一块石碑,上书“鳌峰书院旧址”,周围石头刻有“国魂”等字迹。不过,嘉庆年间修纂的《鳌峰书院志》,留下了该书院鼎盛时期建筑设施的极其详细的记载,还有书院全景的画图,这倒是为将来若有可能修复之日,留下了可贵蓝本。

鳌峰书院,因有郑光策、陈寿祺等人的建设而培养了像林则徐、梁章鉅等爱国爱民人士而名满福建乃至神州;林则徐、梁章钜等人因有鳌峰书院的培养而在后来大展鸿图,建功立业而名垂青史。我们在记住林则徐、梁章钜,也要记住郑光策、陈寿祺的同时,更不要忘了培养他们的鳌峰书院。

(责任编辑:胜地怀古)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